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关于人格类型匹配职业环境(一)

关于人格类型匹配职业环境(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工作绩效 人格特征 人格因素 兴趣类型 工作满意感 人格类型 职业兴趣理论 职业偏好

  论文摘要:Holland理论可以概括为:采用类型学的方法,以职业兴趣为中介,考察人格因素与职业现象之间的关系。个体倾向于选择能实现自己职业兴趣的职业,兴趣类型和职业环境类型的匹配会引发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工作绩效。

  John L. Holland是美国心理学家,他的广为人知的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RIASEC),奠定了他在职业咨询和发展领域的卓越贡献。
  兴趣折射人格类型
  Holland认识到兴趣是人格的一个方面,它具有稳定、持久的特征,兴趣类型实际上反映着人格类型。由此,Holland开始考虑如何将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进行匹配的问题。Holland以斯特朗兴趣调查表(Strong interest inventory)为工具,分析了不同职业的人群的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Holland提出了他的职业兴趣理论,将职业环境和人格以同样的维度分为6个类型,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Holland指出个体倾向于选择能实现自己职业兴趣的职业,兴趣类型和职业环境类型的匹配会引发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工作绩效。
  Holland的六边形模型反映了6种人格/职业环境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模型里,各个类型的排列是有规则的,也就是RIASEC依次排列。而且类型间的相似程度和它们在模型图上的距离有关,相邻的类型间最相似,相隔的类型间次之,相对的类型间最不相似。
  六边形模型经过后来研究者不断地验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客观稳定的兴趣结构。以至于以后的兴趣量表都参考这样的结构设立,或者向这一结构转化,如Strong-Campbell职业兴趣量表、Kuder职业兴趣量表、美国大学测验服务社的职业兴趣量表(ACT-VIP)、Johnason职业评价量表(CAI)、Harrington和O'Shea的职业决策量表(CDM)等都具有这样的结构。
  自我导向搜寻工具
  Holland最早是使用Strong Interest Inventory来考察个体的职业兴趣,其后开发出职业偏好量表VPI,接着是自我导向搜寻表SDS, SDS已经为全世界2200多万人使用过,被翻译成25种不同语言,SDS的结果也被500多项研究所支持。
  SDS测试包含以下四个分量表:活动(activity)、职业条目(oupation)、潜能(petence)、自我评估(self-estimate),前两个分量表内分别用11个项目来对每个类型的兴趣进行评价,第三个分量表每个类型下设14个项目,让被试者对自己在每一项工作上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目前的SDS研究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尽管项目的设置不同,对SDS结果的记分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然而一般都设置以上4个分量表,而且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解释分数。
  在解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区分性:反映的是环境特征或个体兴趣的差异性。有的工作环境对某一类型能力或兴趣特点要求特别高,其他的能力则很少,这样的环境的区分性较高;有的工作环境要求的能力或兴趣不是那么明确,则区分性就低。
谐和度:代表的是被试者的职业兴趣类型和某职业环境类型匹配的程度。谐和度越高,被试者越符合环境的要求,在该环境下也更容易得到高的满意感和成就。

  SDS工具是检验Holland类型理论的重要工具,经过大量研究的验证,积累了丰富的信度效度资料。
  为职业与人格特征架桥
  Holland创造性地将人格和工作环境联系起来考虑,这种交互作用的理论视点如今仍然是有价值的。
  在Holland 的一篇回顾文章里,他列出了自模型提出以来所做的修改和完善。如增加职业认同感的考察、增加对职业信念、策略的考察。由于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工作环境为Holland的类型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如工作环境变化加快、每个人一生所从事的行业也更加不稳定,职业兴趣是否还可以对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职业满意度等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