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形成社区阶层化的因素(一)
详细内容
1形成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的因素分析?
1.1城市住房政策因素?
国家在对住房资源进行社会配置的时候,涉及了针对不同层次社会居民的福利制度,本意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以实现住房供给的有效调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住房的各种改革制度都包含着特定的封闭性,它不可能实现住房机会向所有人开放的原则,而且在各种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权力寻租的现象屡禁不止。于是一方面住房积压现象大量存在,而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差异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在这一分化过程中,体制性制约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选址来看,存在着位置的过偏,周围环境的不理想,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其突出的特点是价格相对较低,而低廉价来源于低成本和薄利润,其中降低成本的途径是政府对其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等几十项收费和征税实行减免,如选繁华地段,减少的费用相对来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开发企业为降低成本,一般把其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段;另一方面,也有的开发单位为了向清一色说“不”,在选地时,把它建在较为繁华的地段。这两种选择都是不切实际、失之偏颇的。前者若不解决配套的交通工具,中低收入居民买房后,在解决住房困难的同时,也大大增大了生活、工作等其它方面的困难。后者因价格较高,大部分中低收入者难以承受或不愿承受,最终造成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出现滞销现象。?
1.2收入因素?
收入因素最主要是表现在行业收入差异。行业收入分化是指城市中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就业者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需求状况、国家政策、市场结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行业之间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收入水平提高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导致各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职工收入较高且增长较快的行业是垄断经营性行业和新兴产业,而传统行业特别是农林牧渔业职工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垄断行业主要指金融保险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等。金融、保险、邮电等垄断性经营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取了高额利润,并把其中的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科学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在技术密集性和资金密集性方面高于传统产业,其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而且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相对较高,因而其职工获取较高收入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而一些依靠财政补助、微利经营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由于国家财政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制约了其发展进程,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呈逐渐变缓的趋势。此外,一些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行业,如社会服务业、商业、饮业和建筑业利润也在下降,直接影响了职工的收入水平。?
2城市社区阶层化的表现?
2.1社区群体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单一的工人、干部二分阶层格局日益多元化,城市出现了跨体制和所有制的边缘性阶层群体,如私营企业主阶层、工人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新贫困阶层等,加上城市原有的阶层,如社会管理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国有企业工人阶层以及老贫困阶层等,形成了多个阶层共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