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与知识管理研究(一)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与知识管理研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高校知识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分析了学科馆员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高校知识服务项目以及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用户快速从各自有序整体里无序的各种信息资源中获得和汲取解决各学科专业问题的所需知识。将这些知识筛选、集成、固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创新工作中成为学科馆员最为关心的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学科馆员工作行为角色、知识管理过程问题的关系来说明学科馆员服务和知识管理的契合点。
  1学科馆员是高校显性知识的整合者
  在高校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主要表现为各种学科信息资源和知识库。作为图书馆和院系联络的桥梁,学科馆员在高校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各类显性知识整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1馆藏学科资源学科馆员通过主动与相关院系联系,认真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同时跟踪对口学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对各种载体形式文献信息,如纸质书刊、电子书刊和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组织,制订和实施学科馆藏发展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科知识进行集成与整合。
  1.2高校知识库知识库是在高校知识集中和扩散的数据库系统,也是校内外知识创新者共享知识的一个平台。一般来说高校知识库包括教学课件库、科研成果库、文献数据库等教学科研资源。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点就是建设“教”与“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科研资源数据仓库,如教师信息库、学生信息库、课件信息库、文献信息库、教室条件信息库、实验室与设备信息库等等。学科馆员可以利用其组织知识信息的专业技能、对口学科服务的优势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功能,将馆藏信息资源和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然后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进一步按照具体学科领域或科研项目的个性化需要,将数据库改造成知识库和知识发现机制,构造知识化的、基于用户的知识管理平台。
  1.3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网罗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值得欣慰的是,图书馆界具有悠久的资源共享和联网合作的传统。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强了这方面的优势。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文献信息的保障率,为高校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cALIS)下属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项目是我国高校最大规模的知识整合和创新平台,在800多个高校图书馆之间构建了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交叉知识与学科互动的知识网络,这是目前一般商业化运行网站难以做到的。
  2学科馆员是高校隐性知识的集成者
  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5个要素共同组成,具有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隐性知识往往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播和学习,需要个体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对于从事知识创新更为有效。
  2.1虚拟参考咨询学科馆员的参考咨询工作本身要依靠其隐性知识的积累。在特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及判断推理能力是解答咨询问题的关键。对于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来说,更是如此。但是,由于参考咨询工作中涉及的专业范围相当广泛,而学科馆员自身的专业领域有限,既需要向该专业领域的专家请教,又要求学科馆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高校隐性知识的集成中,学科馆员充当了虚拟交流管理员的角色。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知识库,一方面有效组织了学科馆员的专业咨询经验,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和共享学科馆员的最佳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学科馆员与院系的交流合作以及对口学科的咨询服务,有效整合了各学科领域专家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参考咨询知识库是高校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2.2专家经验知识库高校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教授和专家。如何把专家和教授所做的工作、对项目的体会、看法、方案、案例和成果报告充分地继承和组织起来,建立经验知识库系统,实现隐性知识的共知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随着教学和科研交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和科研人员日益依赖电子邮件、BBS、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非正式交流”。尤其在较高学术职称的群体中,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取信息的比例更大。高校要推动知识管理的执行,就必须有一个计划周详的、可操作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该设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使高校所有的员工都能方便地查询内外信息资源并能充分地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知识交流。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高校应该授权其图书馆来发展一个全机构的知识管理机制和系统。
  3学科馆员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开发者
  学科馆员开发了许多针对学科知识的服务项目,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开发者,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3.1编制二次或三次文献学科馆员首先要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进行充分揭示;其次,要为学科用户群提供集成的统一检索平台,全方位地揭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全貌。学科馆员选择对口服务专业编写期刊专业索引,是一种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简便方式。一方面,学术期刊是反映学科前沿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阅读专业期刊、编写专业索引,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深化,为提供更高层次知识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专业索引适应学科用户的阅读心理和查找习惯,提高了学术期刊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学科馆员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对口学科参考资源和参考咨询经验,参与对口学科专着综述及工具书的编写。
  3.2建立学科信息门户针对互联网信息泛滥、信息超载的问题,面向特定用户群的学科知识导航系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除了图书馆,社会上很少有能力将这些分散、零碎的信息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导航。学科馆员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网络学术性资源整合和导航的任务,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集成为一体,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检索和服务入口。其主要方式是建立学科信息门户。学科馆员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全面搜索和选择有价值的学术信息网站,加以下载、分类、标引和有效链接,并按照统一格式,对网站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公允的评价。
  学科信息门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搜索引擎检索结果冗余量过大、检准率不高的不足。特别是利用Push技术,主动将整合的高质量信息资源提供给特定的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3.3电子教参服务教学参考资料是高校教学和学习必不可少的辅助文献。传统的教参服务由于受到复本数、开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满足教学尤其是远程教育的需要。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是图书馆传统教参服务的发展与延伸,也是学科馆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方式之一。学科馆员首先要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计划,将传统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建立教学参考信息库,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其次学科馆员应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向学校教学管理者进行电子教参服务功能介绍与可行性分析,以期达到教学管理者的认同。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支持下,学科馆员向每一个责任教师开展电子教参服务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达到责任教师对该项服务功能的全面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