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

详细内容

摘要:教育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此以语文教学为例,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教学;把握生成,以和谐的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注重延伸,以切实的课后体验升华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建国后取得极大的成就,但目前仍有很多的问题面对社会的批评。就小学教育而言,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课堂老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僵化、班级人数过多,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等。上述问题,有些属于教育体制、教育规模方面的原因,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力量解决。但对于诸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每个老师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进行改进和提高,这就提出了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目标上,方向明确,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并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机制;教学时间和空间上,根据不同的学校、班级、年级,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等。
一、做好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教学。
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因此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首先,预设教学目标力求全面。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其次,预设教学资源力求充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网络资源等。新教材在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如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可以搜集以往学过的“送别诗”,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学习活动。社会生活资源主要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生活实践及依据实践所积累的社会生活常识。在备课中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预设课堂教学活动,不但能使课堂贴进生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备《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搜集到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和课件,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预设教学方式力求灵活。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在备课中预设问题生成,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如在《长征》的备课中,可以把质疑问难的环节放在学生预习中,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同时收集较为共同的、突出的问题,自己备课时则将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纳”入,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备课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单指写教案、做课前准备、搜集教学资料,也包括教师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对于后者,我们如何进行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过,那就是读书学习。
二、把握生成,以和谐的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