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让语文课活起来的五点做法(一)

让语文课活起来的五点做法(一)

详细内容

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有滋有味,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自然大有好处;反之,枯燥无味的填鸭式,令学生厌烦,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唤醒、激励、启迪、感悟,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下面谈谈我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五点做法。
  
  一、注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给他们听。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到春天的美,激发孩子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动作表演,激发学生参与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足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在教《四季》这课时,我请孩子边读边演“草儿、荷叶、稻穗、雪人”,他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尤其演“顽皮的雪人”,通过活泼俏皮的动作,大肚子一挺,再现了冬季的特征,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同学们还常常将课堂上学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演给家长看。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动笔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绘画是情趣教学的特色之一,一些课文,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将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画出的画美丽极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蝴蝶翩翩起舞……直观的绘画作品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保护环境,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