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之处,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
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老人从来不愿意放慢他前进的步伐。本人从1995年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便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中,亲眼目睹了教育现状一步一步的变化,感慨颇多。十年前的课堂与现在的课堂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之处,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的感受,浅谈几点我个人的认识:
一、借助音频朗读材料,强化了学生的语音听说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音频素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我在教学《吆喝》一课时,文中介绍的旧北京城的吆喝声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来说,掌握其语言特点就有些困难,更不要说能有感情、绘声绘色地把它朗读出来了,所以教学时,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旧北京城的吆喝声,然后又让学生听了课文的朗读示范,学生们竟然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出文中所列举的吆喝声的味道了,使这堂课收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1.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份信》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让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另外,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