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