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未来十年,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的十种能力之一即为交际能力。为了使语文学习在情趣中进行,我们安排了灵活多样的交际性语文活动:①基础知识活化型:既能培养表达能力,又可使枯燥的知识不再难学易忘;②快速反应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思维的敏捷性;③自由发挥型:重在发掘不同的视角与观点,学生各言其志,展现自我;④情境编排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以诱发学生有针对性的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述;⑤创新思维型:要求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⑥综合型:运用多种思维及语言技巧,全面促进交际能力。我们要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断探索创新,以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实践活动交际能力教学理念情趣
据中国科学院预测:未来十年,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的十种能力之一即为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只有经过听说过程,语言才能承载信息,最直接有效的达到交际的目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最主要的体现。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理所当然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等),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语言知识、文体知识、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情感因素等。交际能力也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交际语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合乎语法,没有语病;简洁明了,不蔓不枝;语言连贯,搭配合理;操作性强,传情达意。
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语文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因此,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语文学习在情趣中进行,我们常针对实际,安排灵活多样的交际性语文活动,归类如下:
1基础知识活化型:既能培养表达能力,又可使枯燥的知识不再难学易忘
1.1语文诊所:让学生充当医生,给错误的语言现象(如错别字、病句、有语病的段落)“治病”。要求学生口头“讲病情,析病因,开药方”。
1.2猜谜语:学生把某些难记的字词编成谜语,互编互猜,活化了字词教学。如谜面为“一次美好的心意”,谜底为“懿”。谜面分别概括了字形(壹、次、心)、字音(意,即yi)、字义(美好的)。
1.3朗诵活动: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并领会作者情感、文字之美,我们对要求背诵的诗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形成了语感,古文也会朗朗上口。
1.4文言文故事口述:用口语讲出文言文故事,淡化了文言字词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也会更加亲近古文学,并进而加强了古文修养。
2快速反应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思维的敏捷性
2.1“绕口令”比赛:把给定的短小精悍的绕口令材料听两遍,看参赛者谁能绕得快而连贯。
2.2成语接龙:用词头连词尾的方法接下去,续接成语最多的小组取胜。
2.3歌词摘录:放录音让学生听较生疏的歌曲,然后说出歌词,精确者取胜。
2.4知识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口头抢答,小组积分。知识积累丰厚且反应迅速者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