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会计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会计实践的效果没有很好的发挥。本文希望通过对目前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会计实践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
一、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过程比较混乱,没有统筹规划,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有些学校根本不设置会计实践环节,以做课后习题的形式代替会计实践;有些学校只在会计课程中设置实验课,但是实验课上还是不上完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较多的会计实践环节,但是各个环节之间各自为政,要么重复练习要么缺乏衔接。这种盲目性设置的后果便是导致学生实习的内容不断重复或者是学科之间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实验资料不完善
1.实验资料单调乏一,不能再现经济业务的原貌。很多高校的会计实验资料仍然以文字表述业务,而对于业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会计凭证以及业务流程却无法得到训练,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工作上任后感到一头雾水的主要原因。
2.实验内容狭窄陈旧,不具有超前性,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由于会计的政策性特别强而且变化频繁,而高校的会计实验资料往往是多年保持不变,这样导致一些新的业务不能得到训练,而企业又急需具有新的业务知识的会计人员,造成企业与学校人才供求的脱节。
3.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会计实践涉及到几个会计实践环节,每一个实践环节都具有不同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几个会计实践环节的资料却基本上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三)会计实践方法落后
目前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的一般程序是教师发给学生一整套材料并带领学生熟悉材料,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上课讲授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给定的实验资料数据基本都是确定的,不需要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实践的内容仅在会计领域,而不涉及财务管理等其他内容,实践面过窄。即使在校外实习,也是在授课老师带领下,到财务部门观看凭证填制或手工操作,完成课堂讲授知识的实践或观摩,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实践;课程实践停留在一套资料、一套标准答案状况,无法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建立统一完整的模块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实践模块
专业实践模块主要指的是对专业能力的训练,包括专业单项模块和专业综合模块。专业单项模块指的是课程实验,也就是为每门专业课开设的实验课。实验课可以随课程的讲授随堂实验,也可以单独实验。专业单项模块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以活学活用。专业综合模块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知识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训练,既是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再次检验,也是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专业综合模块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必须全面,包括专业领域里涉及的各方面知识。由于专业综合模块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安排在大三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实践的时间相应的也应该长一些,一般最少要两个月左右,或者穿插于整个学期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