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文中,必须提倡创新精神,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关键词】智力 阅读 观察力思维力
中专生写作文,只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或情感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不高的要求,仍有许多学生难以达到。多少年来,我们只是把作文课当作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写作训练的机械重复,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培养,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已被我们所驾轻就熟了。我以为所谓“求诸己”,除了道德修养的不断完善外,智力的培养也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以上这种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到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以下是几点粗陋的做法和不成熟的体会。
一、开拓视野
作文一旦离开了充实的生活内容,就会成了空洞的腔调。所以要杜绝空话、假话、套话就必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而这些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忘却。作文指导难道仅仅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指导?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人生也应是一种必要的指导。上学期,我有意识地结合各项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启发他们联想、探思,让年青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美的熏陶。春天,到公园里观察绿色生命竞相萌发的情景,在郊游中领略山川的秀丽景色。暑期一部分同学参加了夏令营,看日出、观海潮、拾贝壳。我们把这些活动,当作一种思维课,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情受到净化,激起写作的欲望,从而带来作文的收获。每次活动许多同学常有纯真的感触,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作文来。开拓视野还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启发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事情,通过读书会、讨论会、辩论会,活跃学生的思想。为此,我组织辩论会,辩论会气氛热烈,他们广征博引,从普希金的妻子谈到《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从流行歌曲的利弊谈到奇装异服的概念。我们为学生的思路的活跃而赞叹。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精神生活,这是画地为牢式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扩大阅读
学生平时感到无事可记,无论可议,无情可抒的另一个原因是知识面太窄。知识储备太少,必然思路枯竭,临到作文,捉襟见肘,举一不能反三,说东不能道西。阅读是“养兵千日”,作文是“用在一朝”。没有千日之养,也就没有一朝之用。阅读面扩大了,智力背景也丰富了,作文也得心应手了。鲁迅先生在一封信中说:“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多种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扩大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有目的地指导,平时常向学生介绍当代的文学作品以及近期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中优秀的作品;提倡“杂七杂八”地看看,随便翻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要把酷爱知识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里,就必须有着比较广泛的阅读兴趣,所以我尽量“泛览”课外读物,“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语),同时订购大量文学刊物,广为涉猎,了解其大意,以求得和学生在阅读上有着共同的语言。循序渐进,作文指导要考虑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如果一下子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往往欲速则不达。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思想、生活基础,结合阅读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写记叙文,先训练他们写片断,写局部,然后写短文。写一人、一事、一物,所见所感皆可,不贪大求全,操之过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掌握扎实可靠的知识,所以要提倡一文一得,每次作文,一个要求,明确而不含糊。如果每次作文都是泛泛要求什么“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等等,老调重谈,学生必然漠然置之,更不能触发思考与发现,久而久之甚至厌烦、反感。我在指导“看图作文”时,三次作文讲清三个要求:确立中心,仔细观察,善于联想,每次作文落实一个要求,修改交流,反复揣摩,直至弄通为止。这样到了综合练习时,就能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思维的准确性,表达的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