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美术课(一)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美术课(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关键字:娱乐性 趣味性 气氛 临摹 示范
  
  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地画,这就势必造成教育上的偏差。针对这些现象,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规律,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希望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几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确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想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①范围往广处想;②题材往新处想;③构思往妙处想;④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