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中药不良反应(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中药;,,药品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药; 药品不良反应
近来来关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一些临床常用的中药,如龙胆泻肝丸、壮骨关节丸、消渴丸、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琥宁注射液等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各种媒体关于“关注中药ADR”报道引起的强烈反响:如某中心分析了1993~1996年900份ADR报告,中药以13.4%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3位。各种报刊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如《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安全无毒?错!》《中药吓人一大跳》等。这使得长期以来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的使用者十分困惑,多有忌惮,中药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怎样认识和对待中药不良反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
1.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主要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2 中药ADR合格的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3 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如柏子仁被用来养心安神时其润肠通便就成为致泻的副作用;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毒性反应可在体内各系统发生,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1.4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1.4.1 A型药品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的,通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如苯二氮卓类引起的瞌睡、抗血凝类所致出血等。
1.4.2 B型药品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是与正常的药理作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氟烷引致的恶性高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1.4.3 C型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其发病机理:有些与癌症、畸胎的发病机理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应属B型反应。
1.4.4 严重不良反应根据国际惯例,严重不良反应指在任何剂量下出现并造成后果之一的反应:服用药品引起死亡;因服用药品引发癌症或致畸;因服用药品损害了重要器官,威胁生命或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因服用药品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因药品不良反应延长了住院治疗时间。
2 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五级分类法──按“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不可能”五级评定法对不良事件和试验用药之间存在的关联做出评估。确定不良事件与药物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用药与出现不良事件的时间关系是否具有合理的时间顺序;已知的药物反应类型;停药后不良事件是否有所缓解;或在严密观察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重复给药时不良事件是否再次出现等。
3 中药ADR的认定
3.1 导致ADR的非中药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不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就不是中药。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就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药有“四气五味、归经”之科学理论。非中药所致不是中药ADR。有些中药的活性成分,如士的宁、川芎嗪、阿托品、毛果芸香碱、苦参素、黄连素、银杏叶内酯等的制剂因未确定其性味和功效表达,不能归为中药,由它们所致的不良反应就不能归为中药ADR。
3.2 带中药名的成分不一定就是中药葛根素注射液(商品名普润)尽管其提取自中药葛根,但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00634;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03782;按S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十六章第208条规定,清楚地表明其为化学药品,那么由它们所导致的ADR就不能归为中药ADR,结论是只有由中药所致的ADR才是确实的中药ADR。
3.3 假、劣中药所致的不能归为中药ADR有报道4名患有腰腿痛病人因服用中药煎剂的当晚即出现轻重不同的口干,心跳加速、烦躁不安、继发神志模糊等,经参照阿托品中毒治疗好转,究其原因是配方所用的补骨脂是曼陀罗的种子。
3.4 质量不合格、改变用药途径及超量使用导致的机体损害,也不属于中药ADR如外用制剂被内服,口服液体制剂被用于注射;肌肉注射剂用于静脉滴注等。《中国药典》规定关木通内服剂量为3~6 g,一类风湿病人相信偏方用50 g煎服,次日又用15 g煎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3.5 中药ADR的主要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肾衰竭、死亡。
4 近年来科技期刊不良反应报道所涉及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所致血管红肿、藿香正气水外用引起肠梗阻、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全天麻胶囊致泌乳、花红片致药疹、参麦注射液致严重胸背痛、追风透骨丸致胃肠道反应、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双黄连注射液致皮肤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发热、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牛黄解毒片致剥脱性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