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

详细内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寄生虫病流行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许多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消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夕阳学科,多数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弱化该课程的教学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新现和再现以及输入型等寄生虫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体寄生虫学仍然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本文从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入手,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以期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1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1.1授课专业和课程学时数大幅缩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相应地,人们对寄生虫病的预防意识也出现了弱化,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育地位也遭到忽视,很多医学院校的授课专业和学时数明显减少,并由必修课改为考查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我校该课程的教学课时数也由原来的72学时降为54学时,护理、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甚至取消了该门课程。

1.2师资队伍逐渐萎缩随着授课专业和学时数的不断压缩,很多学校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人员的配备也逐渐减少,教师队伍呈萎缩趋势,在岗教师也难以专心致力于一线教学,部分教师甚至会萌生改行或另谋发展等念头;也有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投入科研活动中而忽视了基本的教学工作。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就业形势不乐观,大部分医学生在考研或考博时都不会主动选择人体寄生虫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本学科在师资上面临后续乏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本学科的长远发展。

1.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人体寄生虫病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现和再现的寄生虫病时常给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机会致病原虫病、旅游者疾病、宠物热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一些寄生虫感染时有报道。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没有作出适时调整,讲授内容与社会需求发生偏离。同时,由于学时压缩幅度较大,教师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学内容在讲授时只能蜻蜓点水,虽然输入性、食源性和机会性致病等寄生虫感染呈增加趋势,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五大寄生虫而展开,显得与现实有所偏离并激起学生的热情并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形式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模拟等为一体,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讲述知识点,已经成为新时代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人体寄生虫学也不例外。虽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但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疲倦,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应当合理与传统教学结合,并引入相关新的教学方式,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长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