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一)
详细内容
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等邪气所致,或素有痰饮者感受诸邪更易发病。本虚责之于肺、脾、肾诸脏亏虚。或本有肺、脾、肾虚,感受外邪而发病;或外邪侵犯发为哮喘,日久诸脏受损,终致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证。其中血瘀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西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别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培本,各期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1.1发作期:鼻塞胸闷,微咳干呛,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哮鸣有声,痰粘少,咯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汗淋漓,或伴有寒热症状,舌淡,苔腻,脉浮弦。辨证:痰气阻滞、肺气不利。治则:化痰利气,肃肺止哮。方药:苏子10g、杏仁10g、全瓜蒌30g、大贝母15g、紫苑10g、桔梗10g、白前10g、太子参3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全蝎5g。?
方中苏子、杏仁、全瓜蒌、大贝母、紫苑、桔梗、白前、陈皮、半夏化痰利气平喘,太子参、白术补肺健脾以培本,全蝎活血通络。若偏于寒哮而见哮喘遇寒发作,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紧者,上方加干姜、细辛温肺散寒。若偏于热哮,见有痰黄粘稠,烦闷不安,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苓、桑白皮、葶苈子、大黄等清肺化痰。?
1.2缓解期:疲乏倦怠,气短声低,纳差便溏,腰酸膝软,或喉中轻度哮鸣音,舌淡苔薄,脉弱。辨证:肺脾肾虚。治则:扶正培本。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30g、甘草5g、陈皮10g、半夏10g、附子6g、肉桂6g、熟地2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全蝎4g。?
方中六君子汤补脾益肺,金匮肾气丸加减补肾培元。临床上肺、脾、肾之虚各有特点,但多错杂兼见。治疗上既当区别主见、又应适当兼顾,因人而异摸索出一个有效的处方,以便于长期服用。?
2西医治疗?
2.1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2控制发作,常用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方法,而以解痉抗炎为主。?
2.2.1平喘药?
2.2.1.1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具有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
吸入: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200-800ug/d、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或干粉剂吸入,吸入用药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局部不良反应为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上呼吸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