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点认识(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艰巨性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很好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前景,诸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重大挫折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已经终结。当然社会主义实现发展前途,最终代替资本主义还有很多制约因素。
Key words:Socialism, capitalism, arduous
Abstract: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good example of socialism has a great vitality and bright prospects, such as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such as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does not represent a major setback has been the end of socialism. Of cours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ultimately replace capitalism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史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高潮,大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形成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局势。不管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何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遗憾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错误,对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完善,不但没有做好,反而破坏或终止了自身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剧减,即使没有像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时是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这样重大挫折,在数量上明显尚处于劣势。苏联建立后到解体,各个时期领导人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上的弊端没有被彻底根除抛弃,所有的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结果只是失败。东欧国家同样也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但是依附于苏联的模式,作为榜样,改革有一定的突破,但终究收获不大,改来改去,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苏联和东欧的改革不是必然走向失败,制定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的路线,苏联和东欧还是有机会走向振兴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阵营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壮大,社会主义优势和威信得到提高。
面对现实,社会主义出现这样的挫折,根本原因在哪,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差距根源在哪?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质量
按照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上,并且是在很多国家同时发生。历史发展恰恰在马克思设想之外,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建立,人类社会发展也表明一个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根本上就是一种新生产力对旧生产力的取代。在帝国主义国家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或是通过自身民族解放或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共同点是生产力水平低,落后于资本主义生产力,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艰巨性。
缩小差距,持平阶段,超越阶段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所以在这个时期,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清国情,各国国情不同,但共同点是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完善巩固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生产力提高上去才能向人们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既然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共同的问题,那么在发展上就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全盘照搬;扩大角度,而不是封闭顾己发;加强对外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不足。
从苏联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到现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存在时间还很短暂,它的发展经验还很少,处于幼年时期,以后所要面临的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纵观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处于在寻求正确发展道路阶段上,有的国家已经起步,有的国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