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政治其它相关>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问题与对策(一)

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问题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 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我国已初见成效,但在基础理论和建设实践上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正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是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健康持续发辰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互联网络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表现,更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必然要求。
  网络联姻高校,催生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凸现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性。目前,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已有较多探索和尝试,如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配备了专职网络工作人员,加大了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开设了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创设了理论学习、时事政治、“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征询网站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必须承认,就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思想认识、条件保障、管理法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
  (一)信心疲乏,心理受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整体认识水平不高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迅猛,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以及学生使用互联网并由此带来的诸多积极和消极的东西注意力较为分散,对为什么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是由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尤其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极高,部分同志看不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前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信心明显不足。二是受电脑网络具有的表面民主性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向网络世界时,体现为个体对社团及他人权威的信赖关系的兴趣、爱好、需要等逐渐被弱化,大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长期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部分教育者由此出现了心理失落。三是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部分同志良莠难分,处理更是力不从心。
  (二)观念滞后,适应性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人才素质层次偏低
  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直接导致了全球化加速度发展,对价值冲突的整合是这场变革面临的一项难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沟通媒介的运用,社会出现了一个与现实相伴生、若即若离的虚拟社会空间,由此带来的价值的虚拟化使信息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变得更为复杂,这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更应具备全方面的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要求。现在我们正缺少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深刻体会互联网具有的交互性、超链性、平等性、多边性、学习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和功能,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观念。二是部分高校的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还未在心理结构上建立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机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纵向与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正向与逆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不能很好地接纳和捕捉,不能从新的需要的角度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进行迭加、重组和进一步系统化,缺乏一种保持活力的利用网络手段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译和交流能力。三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识和主动参与实践的态度,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信息素质培养的真正途径。

  (三)基础落后,资源匮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软硬件设施欠完善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阵地建设等方面才起步不久,加上投入不足,不具有规模效应,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如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西部有些省市的某些高校连最基本的主干都还未建立,这样,根本谈不上自主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另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目前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相应原则和系统的建设,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在短时间里很难形成特点鲜明、影响较大、能够长期坚持的一些正面的思想教育活动阵地。少数有影响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其提供给人们思想资源的内容深度也不够。有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根本不能成为青年大学生寻找思想武器的源泉,还仅仅只是少数人躲在书斋里从概念到概念的讨论园地。
  (四)规章欠周,措施不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制度规范尚待健全
  互联网提供给了人们极大的自由,这迫切要求我们制定相应系统的网络行为准则,积极推进网络伦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就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管理制度来看,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总体缺乏及时的研究,除少数高校出台了一些教育管理制度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以外(比如清华大学学生会网管会制定的行业规范),多数高校还没有建设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较完善的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相关条例,更多的高校虽有校园网,即使连接了CER和INTER,但仍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是一片空白。其次是有些高校虽然有了自己相应的网络管理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管理制度,但操作性不强,比如怎么控制各大网站主页提供的虚假或黄色的信息的传播,在BBS公告栏上怎么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及时处理等等都还缺少一个长期一贯制度化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同时,相当多的高校太过于重视网络的技术管理层面,忽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难以严格自律,终于无以应对网络自由无序特征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
  面对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状况,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为能尽快净化网络信息获取、选择和传播过程,用正确、丰富、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状态,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基础建设
  首先,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一是要认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需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将传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等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突出教育管理研究、决策、实践的科学性和科技含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二是要针对大学生正处在探索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自我和如何做人的重要阶段,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真正重视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每个大学生在网络面前不迷失,不会因沉迷网络而形成利己自私的不良品性。
  其次,改变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本态度。一是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网络这一个新生事物,既要看到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的不利因素。二是要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网络,尽快适应网络环境,充分认识到信息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手段,它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更多是机遇。三是要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指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尽快作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

  复次,转变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把握信息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发展走向。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要做的首先不是去评价这个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而是力求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二是要把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信息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素质和学习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信息素质既是生存的必备素质,又是学会如何学习、顺应终身学习的综合素质,只有那些掌握了丰富信息知识,可以在信息观念的支配下,在网络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信息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多管齐下,优化队伍: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素质建设
  首先,营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编制和必要经费、设备,认真论证技术方案,抓好落实和检查。学生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应及时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强化其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加强其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成为信息收集、发布和传播的网络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