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提供援助,还是袖手旁观――论美国援助南斯拉夫的开端(一)
详细内容
1949年初,美国政府改变前半年的坐视政策,以放宽出口管制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向南斯拉夫提供援助的过程。这是和平时期美国第一次给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支持,必然涉及一系列它前此未遭遇的决策难题,包括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如何处理基本战略利益、间接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利益之间的矛盾及其轻重缓急次序,如何确定经济援助和政治条件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追求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即改变受援国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美国在这些方面开始取得的新鲜经验,对它有着广泛和长远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从学术上说,1948年苏南分裂到1954年苏南关系走向缓和期间西方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包括本文论述的内容,尚属国际史学界几乎完全未予探究的领域。其原因既在于有关档案资料(主要指美国的档案资料)直至近年来才陆续公布,也在于1989年东欧剧变以前,缺乏促使学者们充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动因和得以全面考察的历史视角。目前依据这些资料进行探讨,对丰富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
一、对苏南分裂的最初反应
在开除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情报局决议问世以前,已有一些公开的先兆显示苏南关系行将破裂。1948年1月29日,《真理报》编辑部声明,不同意季米特洛夫关于建立巴尔干联邦或关税同盟的观点,因为这种结合是“靠不住的、硬性制造出来的”。[〔1〕] 任何政治观察家都很容易明白,这则声明实际上主要针对铁托。苏南矛盾自此公开化。2月中旬,西方一些大报报道,罗马尼亚已撤除了所有铁托画像,“他似乎已失去了莫斯科的信任”。[〔2〕]随后,苏联政府宣布,苏南贸易协定续订新约事延迟一年举行谈判。3月中旬开始,苏联从南斯拉夫迅速撤走所有军事顾问和文职专家。5月间,南共中央宣布中央委员斯雷坦・茹约维奇和安德里耶・赫布朗因叛国行为被开除出党,南政府则决定以叛国罪对他们提出起诉。 [〔3〕]
然而,对这一系列公开的先兆,美国政府反应迟钝,以致令南政府甚感意外。 [〔4〕]事实上,正是在苏南关系发生剧烈变动的这段时间里,它偕同英法两国政府发表了严重损害南斯拉夫利益的宣言,要求将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归并意大利。西方舆论大都浑然无知,反而掀起了新的反南宣传浪潮。[〔5〕] 情报局决议问世前不久,美国驻南使馆代办罗伯特・里姆斯首先注意到苏南分裂的征兆,并且准确地指出了它们的深远含义。6月18日,他就苏南两国关于多瑙河航行制度国际会议会址进行的争执0有关国家原先主张1948年7月30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制定多瑙河航行制度新公约的会议。6月12日,苏联政府建议改在另一个多瑙河沿岸国家举行,但南斯拉夫政府随后表示贝尔格莱德能够、也应当成为该会议的会址。向国务院指出:这是“任何卫星国对克里姆林宫共产主义霸主所作的第一个直接的、不可更改的挑战”。他还列举了苏南关系紧张的其他一些例证,包括苏联领导人未像往常那样向铁托发去生日贺电,以及情报局机关刊物抨击某些共产党人“在赞扬和自吹自擂的迷雾中”压制批评和拒不认错。他相信,苏南之间已存在“确凿的裂缝”,其基本原因不是理论分歧而是国家利益冲突,而其意义在于“历史上苏联第一次面对一个在其国境之外、冒险采取独立路线甚或相反路线的业已巩固的共产党政权。”[〔6〕] 6月28日,情报局通过决议开除南共。这一对西方来说有如 “夏日惊雷”[〔7〕]的事件,在美国政府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务院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查尔斯・波伦和卢埃林・汤普逊等,立即认定这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共运内部最重要的事态,“可与托洛茨基的落难等量齐观” 。[〔8〕]6月30日,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室草拟了一项文件,题为《我国政府对南斯拉夫事态的态度》,于翌日获国务卿马歇尔批准。9月2日,它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18号文件得到正式采纳。[〔9〕]这是美国在苏南分裂后的第一个对南政策纲领。
国家安委会18号文件分析了苏南分裂对于西方的意义。它认为:“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对克里姆林宫的藐视给我国政府造成了一个全新的对外政策问题。现在,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社会内可能有了一个这样的共产党国家:它建立在苏联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并且在极大程度上依据苏联的意识形态,但独立于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可以被它自己的仆从之一成功地违抗――这一示范将一个具有根本的深远意义的新因素引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这个行动,笼罩在克里姆林宫权力周围的神秘的全威全能、永无谬误的气氛已被击破。脱离莫斯科的可能性,迄今为止对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是不可想像的,从现在起将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于他们的每个人的心中。”但是,这个文件提醒说,南斯拉夫仍然是个共产党国家,对外反对西方,对内实行“极权主义独裁”,并且仍希望同苏联和好。因此,如果现在认为可以将它视为美国的朋友,那就是犯了“轻浮的、有损尊严的错误”。这个文件确定,美国应当审慎行事,对南斯拉夫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它特别强调不要“讨好铁托”。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因为这将被苏联利用来在国际共运和南共党内煽动对铁托的反感,以致损害其地位,促使南斯拉夫重返苏联阵营;而且,这会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的批评。
关于美国目前具体的行动方针,这个文件仅规定美国外交官在私下谈话中审慎地表示:(1)美国政府欢迎南斯拉夫真正地独立自主;(2)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南斯拉夫对西方国家的行为,美南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待于南斯拉夫在其国际关系中采取“忠实可靠的、合作的态度”;(3)南斯拉夫现行国内制度不变,美南关系就不可能达到亲密的地步,但这在南维持独立的情况下不妨碍两国发展经济联系。国家安委会18号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对苏南分裂的最初反应是相当保守的。[〔10〕]它没有明确规定支持南斯拉夫的抗苏能力和改变南斯拉夫内外政策这两个目标的轻重缓急次序。更确切地说,它过多地拘泥于后一个目标。因此,它实际上规定,在经济上支持南斯拉夫必须附带政治上的先决条件。在这个文件中,苏南分裂前南斯拉夫和西方敌对的影响相当明显。而且,它特别反映了马歇尔的思想和意愿,这在随后关于是否援南的决策过程中表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