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浅议职业院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一)

浅议职业院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职院校校报编辑人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业务,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事新闻写作,千方百计地寻找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新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生记者;培养;建议;思考

  【Abstract】Quality school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wspaper editorial staff should be tied in wedlock self job business, has purpose to guide a student to be engaged in news-writing consciously, seeks the new approach cultivating the high-calibe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by all ways and means, to here, the author talks about some suggestion newly, thinking a few deeply, and bringing forward of self.
  【Key words】Student reporter; Cultivate; Suggestion; Think deeply that

  
  随着高职院校深入发展,不少在校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之外,还兼学别样,积极从事社会实践,这不仅使他们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尤其目前出现了在校学生对新闻写作知识学习热的现象。如何加强在校学生记者的培养?笔者根据实践,拟就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记者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看法。
  
  1 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深入调查,可发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新闻写作知识颇感兴趣。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目前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各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很注重选择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新闻写作能力的人才。凡是在学校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学会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掌握信息传播技能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甚至成为人才交流市场上的抢手货。高职院校有关系部,就应主动适应,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不少高职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除了引导学生学好自己本专业知识外,还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引导兼学别样,扩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和提倡。笔者所在的学校东营职业学院,对那些对新闻写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有学院新闻部门出面,积极引导他们从事新闻写作学习与实践,诸如成立了学生记者团,编辑出版《青年导刊》,引导学生从事新闻写作和从事新闻实践。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为社会培养出了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有新闻写作技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是凭着自己新闻写作实践能力,打开了就业大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2 发挥校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学生记者的培训任务
  
  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少高职院校校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校报的自身优势,承担了学生记者的培训任务,从而使学生记者团这个学生群体一直在不断扩大,记者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长期坚持,久办不衰,并为社会输送了不少既有专业知识,又懂新闻写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据东营职业学院这几年的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到2008年,就有500多名学生参加了记者团培训,这些学生是校报一支不可多得的写作骨干力量,毕业时成为人才市场中的抢手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被用人单位列为重用人才。这一做法,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践中开辟的一条崭新的途径。
  2.1 校报在高职院校是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无论从它所承担的政治任务来看,还是从它的业务范围来分析,承担学生记者的培训任务,都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也是办好校报的需要。要办好校报,就要建立一支有写作能力和有较高写作水平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既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包括学生记者队伍。一般高职院校,受编制限制,教师专业队伍人数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兼职。也正是这一原因,各高职院校校报编辑部一直都很重视对在校学生记者的培训工作。实践证明,这样做既为办好报纸扩充了采写队伍,又能满足广大爱好新闻写作学生的求知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