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分析(一)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施策略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这一理念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实施应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突出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1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曹造独具员性的生命课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1.1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
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目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下岗再就业的真实感受。班上有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生,前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以替人看管自行车谋生,生活特别艰苦。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下岗再就业制度和国家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
1.2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1.3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