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浅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

浅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代写论文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
  
  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元素,而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只有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教学的结果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新的问题,问题意识不仅能使教学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得是它能把学生引向创新之路!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没有问题可问
  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2.不敢问
  当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有这些担心,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无疑可问。
   3.没有机会问  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都由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提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