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需多些谨慎少些冲动(一)
详细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的达沃斯闭幕,其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领导人的高度乐观态度令人瞩目。对于沃顿商学院领导力与变革中心主任迈克尔・尤西姆(MichaelUseem)而言,这种情形恍若似曾相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的商界领袖也浑身洋溢着同样慷慨激昂的情绪。但在年会的三场研讨会上发言的尤西姆警告说,无限膨胀的乐观主义所引发的狂妄自大可能非常危险。
来自世界各国的近三千名政界和商界精英齐聚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透过该论坛可以窥见谁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领导角色。
在闭幕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亚洲领导人的高度乐观态度令人瞩目。中国副总理曾培炎预计中国2010年的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番,印度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Chidambaram)则展望印度的年增长率将达到8%。矗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平台上,仰望着巨大金字塔底下尚待挖掘的财富,中印两国的商界领袖们正在摘取天上的星星。这一时刻的激昂情绪也在某位印度企业的执行总裁身上表现出来,他对我说,他认为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不是百分之十几,而是25%至30%。
这种激昂乐观的情绪恍若似曾相识,只不过主角由当时的“美国”变成了现在的“亚洲”。1997年,当我在达沃斯的各个会议大厅穿梭的时候,美国经济的神话也让美国的商界领袖们同样信心百倍,甚至带有几分传教士的狂热情绪。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AndyGrove)在会上叱咤风云,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Gates)鹤立鸡群:当他穿过人头攒动的接待大厅时,拥挤的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在这位杰出的美国企业家经过身旁的时候悄悄仰望,窃窃私语。后来,我与世界四大知名跨国公司:ABB、荷兰皇家石油(RoyalDutchPetroleum)、西门子(Siemens)以及安然(Enron)的执行总裁参加了一场专家研讨会,其中美国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KenhLay)俨然是整场会议的明星,大家都渴望从他那里聆听到成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