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导”你的上司?(一)
详细内容
已故的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经理人必须通过并偕同他人才能完成任务(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得通过并偕同他人才可以完成任务)。关于此处的“他人”,有一个最最重要,那就是你的顶头上司。
我们都知道,管理源于正式的职位权力,领导则源于非正式的影响力,因此,向上领导上司不但是应该,而且是部属完成任务的关键。
1、影响力的三个层次及顺序
史蒂夫・柯维博士在《第八个习惯》一书中写到:希腊哲学将影响力分为三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为Ethos(伦理或品格)、Pathos(同理心或感性)、Logos(理性和才华),这三个层次的顺序极其重要――想要发挥理性的影响力,却没有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同理心,或者想要建立同理心的影响力,却没有让别人信任你的品格,此时都是无效的。因此,部属在上司心中建立的可信度和同理心是理性沟通的先决条件。
大概40年前,在我刚刚进入职场时,我曾经经历过一次挫折。那时,我在某大型跨国计算机公司担任初级系统工程师,有一次,上司交代我安装一部台湾从未安装过的特殊功能的迷你计算机,我大喜若狂,认为这是我在技术上出人头地的难得机会。于是,我立马问美国的研发部门询问该如何来完成任务,研发部门说我需要先上几门课,然后到研发部门实习两个月。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请求我的顶头上司立即让我承担这个责任。结果呢,上司说,这一型号的计算机并非台湾的主流产品,不值得做这么大的投资,并指示我自己摸索,并用向美国研发部门请教的方法来完成此项任务。很显然,对照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司对我的能力及品格信任程度尚未建立并期待我“听命行事”的时候,我却急于表现,试图直接跳到“我想做”的第四级,我的想法当然不能被接受。
2、热情与现实有落差时怎么办?
年轻人往往有热情(想做出贡献并奉献自己的热情),但也容易产生挫折感,这是因为他可能心太急,缺乏耐心和毅力,以为自己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殊不知,只有在自己多次表现出Ethos(伦理或品格)并博得上司的肯定和信任后,你才具备可以放手做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你再了解上司的需要和压力并建立Pathos(同理心或感性),你才可以凭借具备的Logos(理性和才华)来使上司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