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组织自身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笔者从高校财务管理的任务与目标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当今各高校都应思考的问题。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高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高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考;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必要举措。
  
  一、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组织自身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束缚高校发展的“瓶颈口”的今天,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转变“等、靠、要”的传统观念,走“争、创、筹”的路子,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建立稳定增长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纵横机制。
  2.搞好预算的控制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想确保学校预算的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加强预算的日常管理。一方面是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用钱单位的管理责任,并根据分析报告改进来年的预算安排,使预算更加科学和完善。
  3.做好财务分析,改进财务管理
  对学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和评价,客观地总结学校财务管理的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1.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要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扩大收入,筹集高校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以解决高校日益发展的教育经费对教育事业的较少供给之间的矛盾,达到保持最佳现金流量,保证财务状况正常化的基本目标。
  2.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更新观念,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不能局限于保证财务状况正常化的管理目标,必须注重投资效益最大化,即投入最少的资金,培养出各层次的合格人才和提供大量的科研成果。“投资效益最大化”这一管理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分配政策等,这一目标反映了对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政府管理权力下放,高校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高校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相应的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所有者缺位”。高等教育出资人主要是国家,国家是高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校自行经营和管理。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高校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可控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高校融入社会的进程,高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包括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同时,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没有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经验分析数据。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么不知道如何评价财务活动而放弃财务管理,要么不知道财务状况的好坏而造成财务控制不力,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运行缺乏科学性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者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在校长负责制下,高校财权分配是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的,这种运作制度,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张皮,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利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四)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需要,各部门吃学校大锅饭的现象十分严重,使本已十分紧缺的资金却要超负荷承担学校的各项开支,造成学校难以承受经费负担。
  学校为了搞好基本建设,非常艰难地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是,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依靠贷款盲目扩征地、上项目,潜伏了高校发展的隐患。这充分表明,现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的形势为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转变观念,不断进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理顺财务管理体制,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一)注重高校经济决策的质量与效益
  学校应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审计不仅参与经济决策的研究,校领导还应授予审计、监察部门以制约权,使他们能客观、公正地提供情况报告,以避免或减少决策的失误,起到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高校领导层首先在决策过程中,应将有关事项的基本情况交由扩大的校务委员会充分酝酿和研究,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拟议中的项目、主要内容向群众宣传说明,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节约原则,围绕实质性问题,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提出最科学,最节约,最优化的方案,集思广益,使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要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必须按照国家现有财政金融政策,采取合适的方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总量控制,增强学校财务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校内结算中心”就是学校集中财力,改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