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健康四个心理学因素,探讨大学生群体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除自尊与敌对因子相关不显著外,其余的包括心理健康总分在内的各项因子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高校
一直以来,国内研究与此有关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中。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在此阶段的人们其实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30%~40%,其中,较严重者占10%。亦有文献报道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0.23%。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查明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时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健康四个心理学因素,探讨大学生群体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旨在为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心理指导和援助,也为今后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2007级的8个班共390人(男262人,女128人)为测查对象,剔除无效答卷44份,余346人(男228人,女118人),平均年龄为19.62±0.78岁,均为非独生子女。
2.研究方法。
(1)心理健康水平评定。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10个因子分量表,其中因子10不作为本次统计之用。测查采用1~5分的5点评分,每一项目的自评分值越大,说明症状越严重。以被试者对每一项目的自评分值等于或大于3分为确定中度及以上痛苦水平的标准。
(2)自我效能评定。自我判断调查表(Self-EstimateInventory,SEI),该量表由北京大学钱铭怡根据Bandura的有关理论观点编制而成,主要用于测查被试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总分越高,表示被试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越强。该量表间隔半月重测信度为0.52。
(3)自尊评定。自尊量表(TheSelf-EsteemScale,SES),最初由Rosenbery编制,由季益富、于欣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1~4分的4点评分,总分值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经适当修正后间隔半月重测信度为0.62。
(4)自信水平评定以Shrauger编制,季益富、于欣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eva luationInventory,PEI)”为测查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工具,该量表共54个项目,采用1~4分的4点评分,总分值越大表示自信程度越高。该量表经适当修正后间隔半月的重测信度为0.59。
3.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