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外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外语 自主学习 自便式语言学习 高校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教与学的状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换言之,现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无法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者。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
许多研究人员对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进行了界定。Littlewood(1996)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对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进行界定。他认为,外语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他们是意义的激活者和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外语自主学习者具有选择和根据自己所做的选择独立行动的能力和意愿。能力取决于对选择项的了解和依据选择项采取行动的技能。意愿取决于为所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的动机和信心。他们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对教师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做出反应,不是被动地等待学习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主动促使学习的产生。学习被视作是自我发动的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涉及到积极地从事件中寻求意义,甚至把意义强加给事件。
Dam(1990)等人认为,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积极理解新的信息,知道如何进行外语学习,并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所遇到的任何情景中知道如何进行学习。Dam把自主看作是学习者控制或监督自己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据此,他把上述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的界定进一步具体化。他认为,如果外语学习者能够独立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外语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方法和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和执行学习任务,选择评价标准,这样的学习者就是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
Gardner和Mllier(1996)认为,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能够独立、主动地制订并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Wendne(1991)认为,“成功”、“专家型”或“聪明”的外语学习者已经学会了如何学习外语。他们己经获得了学习策略和有关学习的知识,具有促使自己自信、灵活、适当、独立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态度。因此,他们是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上述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从“想学”和“能学”的角度对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进行了界定。但是,Nunan指出,“完全意义上的外语自主学习者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他进一步指出,“自主”有不同的程度,学习者达到不同程度的“自主”的潜能取决于多种因素。
Nunan(1997)除了提出学习者的自主存在不同的程度之外,还指出学习者自主的程度在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领域,学习者的自主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同一种语言技能中,学习的自主程度也有差异。我们认为,培养高校外语自主学习者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赞同Nunan的观点,即“完全意义上的外语自主学习者是一种理想”。
二、自便式语言学习
自便式语言学习(Self-aesslanguagelearning)是指一种语言学习方式,而不是语言教学方式。这种情景中的“语言”主要指学习者的外语或第二语言,而不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什么是自便式语言学习呢?Sheerin认为,它是“促进学习者自主的一种手段(means)”。Garndor和Mllier(2002)把自便式学习看作鼓励学习者从教师依赖型转变成白主型的有效途径(way)。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即独立、主动地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