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一)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平台,因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那么,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根源何在,如何解决?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市场体系;差距;根源;对策
  
  一、 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还有较大
  的差距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推进,其目的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然而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健全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平台。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但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离中央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1. 从“统一、开放”的要求看,目前国内市场离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放,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市场的对外开放也面临诸多挑战。
  表现一,部门行政和地方行政切割市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阻碍了市场内在机制的发育和市场整体功能的生成。在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市场的分割和封锁问题始终困扰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分割和封锁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或是乱设卡、乱收费;或是对外地产品实行价格歧视;或是对本地产品给予保护性扶持等。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垄断本地本部门的市场,阻碍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其结果,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不仅导致了不同行政分割区经济结构的高度趋同,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也打击了先进、保护了落后,对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这种分割与封锁,也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加剧了市场的无序混乱状态。诸如“批文经济”、“条子经济”、各种“寻租”活动等,严重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表现二,城乡二元市场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市场的发育路径,城市和农村是不同的。应该说,我国市场发育的起动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商品化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起步的,市场是沿着农产品——工业品——生产要素的自然序列逐步发育的。但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和商品化是从产品经济出发的,它是通过行政体制的自我约束、自觉弱化,在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基础上萌生的。市场发育开始表现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动,行政垄断逐渐减弱,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最终发育成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与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并存的现代市场形态。由此导致农村的市场化进程要慢于城市的市场化进程。再加上体制上的种种约束,使得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呈现出城乡分割的二元市场结构。
  表现三,国内外市场的双向开放面临挑战。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市场体系,国内外市场应当是双向开放的。应当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看,还有诸多领域受我国发展水平和承受风险能力的制约,还没有充分放开,但我们已是WTO的成员国,开放是必然的,时间又非常紧迫。我们能否抵御开放后外来风险的侵袭,目前面临挑战。从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开放看,尽管我们已是WTO成员国,但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们的歧视性政策还没有消除,各种不平等的限制、制裁时有发生。美欧等近期对我纺织品单方面设限,就是明证。
  
  2. 从“竞争、有序”的要求看,目前我国市场也有较大差距。从竞争角度看,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不充分竞争、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我国目前在资本、劳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育还比较滞后,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市场垄断问题还比较突出,竞争机制在这些领域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资本市场上,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之间劳动力还不能自由有序流动,局部的劳动力短缺和失业问题并存;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上的违规圈地和不规范交易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市场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电信、铁路、电力、自来水、燃气等垄断性领域的“霸王条款”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到来,低价倾销、价格大战等恶性竞争及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时有发生。
  从有序的角度看,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市场秩序问题还比较突出,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屡禁不止,信用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比如,在商品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诱骗欺诈经营屡禁不止;在生产资料市场上,利用经营合同骗买骗卖现象时有发生;在期货市场上,存在大户操纵、相互对赌行为,以及误导、欺诈、私自对冲、造市等问题。在证券市场上,存在虚假招股书、虚假年报等问题,误导投资者。这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和信用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特别是流通企业的小型分散、低组织化、低效率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的滞后,也影响了我国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建设。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们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和公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中介组织的泛滥和无序竞争问题;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参差不齐与社会权威中介机构“缺位”问题;官方中介组织的政企不分及政府管理的相关法规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中介组织的应有职能不能有效发挥,而且中介组织本身也给市场秩序带来了诸多混乱。
  
  二、 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的深层次矛盾及其根源
  
  在我国现代市场体的建设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改革在诸多方面还没有到位,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主要是:
  
  1. 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尚未到位。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未到位,由此导致了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和调控主体行为失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哪些方面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迄今并没有完全理顺,在某些领域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等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迄今又面临着攻坚,怎样使之真正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成为名符其实的市场微观主体,以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目前仍是改革的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政企不分、政银不分、政资不分问题,市场垄断、市场分割问题,不充分竞争、过度竞争和不公平竞争问题,以及权力寻租等扰乱市场正常运转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2. 财政和价格体系尚未理顺。由于财政和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所导致的部分分配机制扭曲问题,目前在我国还比较突出。改革之初,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这一体制在调动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其片面追求税收最大化的行为。而市场封锁正是保护本地税源,增加地方税收,防止肥水外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近年来,虽然财政体制又有了新的改进,但还没有从根上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与加工制成品之间存在的不合理比价关系,也刺激了原材料产地封锁市场,大搞本地资源就地加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行为。因此,在市场分割和封锁的表象背后,存在着深刻的体制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