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组互动教学法在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1研究背景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下面简称为VB)课程的目的是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来解决各个领域实际问题,成为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VB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较高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把枯燥的语法、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程序设计思想传授给学生,使之容易理解和接受,一直是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其按层次分成若干小组,采用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我国教育界分层、分组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对在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组的意义、原则、策略,如何实施,如何互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分层、分组、互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1)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几组群体,并区别对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是隐性的,即学生本身不知道自己被分在哪个层次,而教师心中十分明确自己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2)分组教学法。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将各层次的学生科学搭配组合,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互动教学法。将班级整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个别指导相结合,将单一的师生互动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立体式互动教学方式。
3实行“分层、分组、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大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究竟掌握或学到多少知识来衡量的。(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