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凤主任治疗婴幼儿湿疹经验(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婴幼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皮肤病。李家凤主任认为婴幼儿湿疹的病因是湿邪为害,由禀受胎温热毒,生后复感风邪,风湿热淫外发肌肤所致。最常见的证型是风湿热淫。治疗应当从风、热、湿论治,予清热利湿,驱风止痒。创荆防扫毒剂和外洗方,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显著。
【关键词】 李家凤; 中医名家; 湿疹; 中医药疗法; 儿童
李家凤老师系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潜心儿科五十余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李老擅长治疗儿科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及皮肤病等,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得恩师悉心教诲,受益匪浅。湿疹为儿科常见的皮肤病,李老采用自拟荆防扫毒剂内服和外洗方配合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 风湿热淫型婴幼儿湿疹的特点
1.1 证候表现 皮疹见红斑、水疱甚至糜烂,滋水淋漓,或有结痂,瘙痒剧,主要见于头面部,甚者可延及胸背及上臂,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烦哭不宁,舌红,苔腻或黄腻,指纹紫或青紫,脉滑。
1.2 治疗方法 清热利湿,驱风止痒。
1.3 方药组成
1.3.1 荆防扫毒剂 荆芥穗、防风各6 g,地肤子、刺蒺藜各10 g,白鲜皮6 g,丝瓜络、板蓝根各10 g,金银花6 g,茜草、九里光各10 g,蝉蜕6 g,土茯苓、川芎各10 g,苦参6 g,甘草3 g。每2日1剂,水煎服,分6~8次服完。随症加减:若纳差,烦哭不宁,加栀子、藿香;发热加石膏、黄芩。
1.3.2 外洗方 蛇床子、明矾、苦参、茵陈、地肤子、金银花、薄荷、黄芩、臭椿、九里光、野菊花各10 g,花椒6 g,冰片3 g。每2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汁150 mL左右,分两次,外洗或涂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2 验案举例
患儿李某,男,1岁。患儿生后3个月起,头面部即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糜烂,滋水淋漓,有结痂。院外治疗无好转于200807来本院诊治。皮疹遍布躯干,烦哭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诊为湿疹,证属风湿热淫型,拟清热利湿,驱风止痒。予荆防扫毒剂,加苡仁10 g,丹皮、赤芍各6 g,3剂,每2日1剂,水煎服2次,并用外洗方3剂洗患处。6 d后湿疹明显好转,舌质红,苔黄腻减轻,继续以上治疗15 d后痊愈。之后再予健脾剂10 d健脾开胃,食欲、精神及面色好转,随访1个月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