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64例(一)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64例(一)

详细内容

作者:黄学宏 刘致中 岳长久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BPH 364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随访3~6个月,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出现电切综合征,1例继发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较简易、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我院自2003年开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36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4例,年龄59~89岁,平均73岁,病程3个月~17年,主要症状为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伴急慢性尿潴留89例,其中并发上尿路积水、肾功能不全32例,伴膀胱结石10例,膀胱肿瘤3例,冠心病43例,高血压75例,慢支肺气肿48例,糖尿病64例,均根据前列腺直肠指检、B超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重量按公式W=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计算,均大于30g。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对尿潴留者给保留导尿,对其它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好转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1.2 治疗方法

  采用德国wolf 24F主动式连续冲洗电切镜、ERBE I300型高频发生器(输出电切功率100~120W,电凝功率40~60W),以5%甘露醇作灌洗液。TURP是在连续硬膜外腔麻醉、截石位下进行,先直视下进镜了解膀胱、前列腺尿道、精阜之间的情况,测量膀胱颈到精阜的距离,然后行膀胱穿刺造瘘。电切方法是:先在5、7点处,以精阜为界,作一条标志沟,切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对动脉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以此为标志,迅速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中叶,然后分别将双侧叶切除,再切除顶叶,最后修整前列腺尖部,充分止血。对高危及高龄患者,则行部分TURP,重点切除5、7点之间增生前列腺组织或增生的中叶,以形成宽坦的通道,如时间及术中情况允许,则尽量切除左右侧叶。术毕以Ellik冲洗器负压吸出前列腺碎片。术后排空试验为阳性。留置22-24F二腔尿管,气囊注水25~30mL,留置膀胱造瘘管,气囊注水10~20mL。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3天,颜色变淡后停止冲洗,术后5天拔除尿管,观察排尿通畅后拔除造瘘管。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130分钟,平均65分钟,切除腺体组织重15~100g,平均45g,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术后输血。其中术后24小时内出血1例,经清除血凝块好转,术后排尿初期有短期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34例,有一过性急迫性尿失禁11例,均自行缓解。出院后出现尿道狭窄4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3例手术后2~4周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留导尿后好转。本组1例电切综合征发生,经治疗后好转,无转开放手术及死亡病例。住院时间7~12天,平均8天。术后随访1年,患者排尿通畅,无尿频、尿失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