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研究(一)

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研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时空政策  “三步走”  “两个大局”
   论文摘要:在时间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空间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基本内容;空间上的“两个大局”围绕时间上的“三步走”运行,以及“两个大局”互动的思想,是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时空政策实施的根本保证。当前,以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时空政策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并指出这一原则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并提出了在时空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发展战略。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就开始考虑制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战略步骤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他的看法逐步趋于成熟。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O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人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m[2”也就是说,在时间上,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邓小平在提出时间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布局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共同富裕。他一再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3]198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经济工作的汇报时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Ca7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的时空政策就是以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为载体,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为目标,而在政治行为和政治谋略上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空间上的“两个大局”与时间上的“三步走”的关系,是又一个重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也提出了创造性的思想。邓小平认为,空间上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必须围绕时间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运行,与此同时,空间上的“两个大局”也应该互动。也就是说,以“三步走”的时间为轴,进行空间布局上的运作实践。在实施时间上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同时,空间上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第一个大局”,优先加速发展,并同时带动“第二个大局”的发展。即以“第一个大局”为发展重点,同时与“第二个大局”互动;当时间上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同时,空间上也要转向以“第二个大局”为战略重点,同时与“第一个大局”互动,协调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带动“第一个大局”的继续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速推进“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并抓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时空政策思想。
邓小平的时空政策思想是对我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我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东部沿海地区不仅历史上有一定工业基础,而且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样,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能集聚和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解放和发展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也能同时集聚内地的各种资源,如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加速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带动内地的发展。待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有了较雄厚的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即“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之时,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就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扶持和帮助内地的发。这时,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辐射、带动功能。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由原来的“引进来”发展为“走出去”,抢占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也能把它的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资源向内地扩散。这样,东部沿海地区将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内地也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最终达到全国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列宁说过: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6}0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新的时代主题的判断。他说:“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仁丁〕并且,“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这样的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认为,要利用这个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他同时又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在世界性的交往与互动中,才能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邓小平深谋远虑地指出:“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s7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在空间上选择便于集聚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资金、管理、知识等资源,具有优越地理位置的地区,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东部沿海地区正具备了这样的优越条件。例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临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上海不仅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与外国广泛联系的历史,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运输。1991年初,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巨’。〕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判断,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不会有东部沿海地区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成为“第一个大局”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