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论成都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

论成都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

详细内容

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业的定义
  (一)社区服务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关于社区服务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部分人根据国际社会对于社区服务的分类,认为社区服务应该是一种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而我国在实践中,一开始就将具有经营性质的便民利民服务归入社区服务的范畴,将社区服务定义为“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利用和开发社区内资源,发动和组织社区内成员,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四个面向”:(1)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4)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200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将社区服务的重点领域确定为:(1)社区就业服务,(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3)社区救助服务,(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7)社区安全服务七大方面,并将其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范畴。从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属性已经非常明确地加以强调。但与此同时,《意见》也对开展商业性的社区服务作了明确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从政府层面来看,社区服务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区福利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这部分服务主要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以政府部门为主,同时也包括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服务方式以“无偿”和“低偿”服务为主,强调服务的社会效益。第二部分为社区商业化服务,它是由市场主体提供的,具有便民、利民特征,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生活方便的需求及部分居民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而产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类服务主要由企业和各类专业化社会组织、个人按市场化方式提供.其服务主要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
  (二)社区服务业
  社区服务具有产业属性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发布的3个文件中得到明确。1992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社区服务纳入第三产业范畴。1993年民政部联合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等l3个部委局,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指出“社区服务业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
  认为社区服务业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确立了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第三产业。
  二、成都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概况
  成都市的社区服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点,本世纪初进入全面启动阶段,目前处于整合提高的新阶段。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成都市的社区服务在基础设施兴建、人员配备、服务项目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经市人大通过,于2003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成都市城市社区建设管理规定》。这些文件、法规,指导、规范和推动了社区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
  成都市目前有街道办事处92个,其中城区76个:社区居委会1150个,其中城区408个。据2006年市民政局统计资料显示,成都市已初步构筑起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1.社区福利服务方面
  一是完善了社区救助体系。健全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社会参与,基层落实”的管理体制,明确民政部门负责指导社区的低保、贫困帮扶、医疗救助、救灾和社会捐赠等工作。
  二是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以2006年为例,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5.9万人,比上年增长4.97o。此外,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站,配备了协管员。
  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有425个社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社区就业实体4051个,帮助5.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
  2.社区公益服务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建立了由市、区(市)县、街道办事处(乡镇)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各类社区服务站(点)组成的社区服务机构,形成了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
  二是初步形成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全市所有的社区都设置了警务室,配备了流动人口协管员,有社区巡逻分队383支、3764人。
  三是六城区街道均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60名的社区配设了计划生育协管员。以2006年为例,为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发放医疗优惠卡,义诊15万人次,还定期在社区举办家庭健康知识巡回讲座2万余场。
  四是多渠道开展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全市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314个,807o的社区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00个,每个社区有社区文体协会、舞蹈队、腰鼓队、文体运动队等社区文体组织.
  五是社区信息化服务。青羊区以政府搭台、企业出资的方式,建立了“96963,’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平台,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二)社区商业化服务现状
  据商务部2004年和2005年对全国部分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显示,东部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对社区商业发展比较重视,社区商业的发展水平也较高。但其它大部分地区社区商业的建设与发展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社区商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虽然成都市社区商业服务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势头强劲,已覆盖便利店、连锁超市、餐馆、美容美发、茶楼、干洗店、彩扩、快递、报刊、家政、维修等各种生活服务项目。有数据表明、成都市2005年共有社区商业网点33912个,其中便利店l4772个、超市648个、洗衣店3240个、美容美发店5508个、早餐店777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285个、肉菜市场324个、其他网点1359个。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社区商业发展速度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在短短几年内已遍布成都市大街小巷。
  二是社区商业网点规模有所扩大,相比以前的副食店、粮店,有条件的社区开始出现营业面积较大的商业网.
  三是社区商业连锁经营业态展现。如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四川互惠商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走社区商业发展道路,以社区超市、便利店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两家企业连锁门店数均已接近600个,年增幅均超过30%。
  四是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医药超市、家政、运输、物业、电讯网络、职介、房屋中介、教育培训等许多新兴生活服务项目相继应运而生。
  五是社区商业吸纳就业成效显著。截至2006年末,成都市建立社区发绪疾人就业点109个;创办巾帼社区服务便民网点1785个,实现下岗失业妇女自谋职业1.1万人;在425个社区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现就业7万余人;社区就业实体发展到4051个,新增社区就业44183人,从业人数达到86323人。

  三、成都市社区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服务业的定位不明确
  什么是社区服务业?如何走产业化的道路?它与商业服务、第三产业服务等的区别是什么?社区服务业是以福利型、互助型、公益型的社会利益项目为主,还是以经营型、企业型、市场型的经济利益项目为主,它到底应该包括那些内容?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以及社区都存在争议。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社区服务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的局面,不仅给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服务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实践中,市、县(区)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对社区服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社区服务的产生、发育、发展情况不了解,一些人对社区服务的立足点:公益性和福利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社区服务也应全面产业化、市场化,一切都应靠市场调节,靠社会力量、企业来办服务,已经用不着政府的财力支持或投入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社区缺乏创新精神,在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服务方面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导致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社区服务设施不足制约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截至2006年底,成都市尚有102个社区还没有社区服务用房,228个社区的服务用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而在三圈层的一些(市)县,如崇州市,全市60多个社区,除崇阳镇以外的20几个社区至今无办公场地,没有社区服务中心的(市)县还比较多。根据成府发[2007]6号文件《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到2010年,在30个重点镇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但这一规划目标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与天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副省级城市目前已建成的社区服务用房面积相比,有着1倍以上差距(以上城市社区服用房面积均在400平米以上,天津达到50O平米,长春市平均达到550平米。社区服务用房及社区活动场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开展和居民的参与,这是造成本市社区服务社会化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