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河务局增强文化建设“亲和力”简述(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 东营河务局 增强 文化建设 亲和力 简述
论文摘要:东营河务局是东营市东营区唯一的黄河水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黄河流域东营河段水行政管理职能,促进黄河流域东营河段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水政策法规研究拟定、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水政监察、流域发展规划计划拟定与监督实施、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流域防洪方案拟定与防汛抗旱协调、流域乡镇间水事纠纷协调处理、流域重要水利工程组织建设与管理行使黄河堤防、险工、涵闸及其它工程设施和河道管理权,实施引黄供水管理等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黄河事业的不断发展,黄河文化在该局治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和强大动力。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文化,繁荣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对加快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文明,推动东营黄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增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黄河文化具有引导、凝聚、规范、激励、协调、支撑等作用,已渗透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方面,黄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黄河文化建设,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黄河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黄河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打造生态黄河,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建设 “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治黄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科技和创新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是促进东营黄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增强文化建设“亲和力”的切入点
东营河务局把培养广大职工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作为加强黄河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六抓”为切入点,着力营造具有亲和力的黄河文化,凝聚全员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去发展治黄经济,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抓教育,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从强化教育入手,针对黄河基层单位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和文化活动相对匮乏的局面,对每个职工在素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该局采取因人而异,按需施教的针对性措施,不断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黄河精神对职工的灌输、教育与启迪,使黄河精神这一特殊粘合剂为发挥、培养和造就职工的团体精神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职工在文化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等方面趋于统一,在精神上与黄河事业发展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自愿、自觉地献身于共同的治黄事业。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干部职工清晰地看到黄河事业和个人的光明前景,使职工产生职业的归属感,赢得自信,从而激发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奋发进取。
(二)抓班子建设 用领导者的形象号召人
领导者的形象,是黄河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卓越的黄河文化是每个基层单位领导者的德才、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的综合反映和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作为黄河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要结合基层单位的工作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端正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形成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求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知荣辱、讲文明、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用自己的言行和“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黄河职工队伍,促进黄河事业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