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内涵、障碍与策略(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员 专业发展 内涵 障碍 策略
[论文摘要]从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探讨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我国大学图书馆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数字化文献资源,乃至现代化馆舍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与之相应的“软件”建设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仅就大学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与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相适应,也难以与图书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相适应。我们认为,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策略。
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内涵
1、1专业、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专业即专门性职业,而非学校的学业门类。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讲,专业是指社会中存在的由一群人通过专门的学习或训练,掌握了科学或特殊的知识技能,并以此从事专门化的工作,从而解决个人生存和社会需求与问题的专门性职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不断地满足一定的专业标准,并且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以及达到的程度,其标志是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专业发展是指一群人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诸阶段持续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和过程包括职前学习(培训)和在职学习、提高的一体化的水平和过程。
专业化是社会发展与分工的需要和结果;专业发展是专业存在与提升的需要,也是从事专业的个体适应专业要求、提高职业素质的需要,是其职业社会化的过程。
1.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大学图书馆员是大学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的承担者与实现者,是文献信息的管理者、传播者和导航者,具有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在当今时代,他们既以个体的角色分担着图书馆的各种具体工作和职责,又以团队的方式实现着图书馆的职能,推动着图书馆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大学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即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形成完整的专业制度,提高团队的学历要求、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组织专业学会,取得和确保专业地位;其二是指大学图书馆员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大学图书馆员的过程,具体讲就是在个人的图书馆职业生涯中,依托图书馆专业教育和图书馆组织,通过终身专业学习、训练和探究,习得并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形成职业精神和道德,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图书馆专业工作者。
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指大学图书馆员持续地通过职前学习(培训)和在职学习与提高,自觉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改进其所做的图书馆工作的品质,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用户的满意度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能够使用和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的问题。
1.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1.3.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信息时代和大学图书馆员角色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时代,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了一种可以带来财富的重要资源,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也已经成了人们适应环境、取得发展和改变生存状态的重要手段。而大学图书馆作为搜集、管理信息资源,并且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机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的角色必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必须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相关社会职责,诸如:信息资源的搜集、管理、传播、导航、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用户学习辅导、信息咨询与提供,等等。面对这样的环境和任务,大学图书馆员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
1.3.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对当今大学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传统图书馆已经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然而,从图书馆发展史上看,其本身就是通过几次转型才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换言之,图书馆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来为社会服务,并且取得生存与发展的。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它的服务是专业化和公益化方面。其中专业化主要体现为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存储、导航,以及对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大学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主要依靠他们来实现,所以,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对当今大学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1.3.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素质,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教师教学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源库和场所,要想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高效地发挥其保障作用,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而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则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策略。
1.4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意义
1.4.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大学图书馆员适应新的环境、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2)为大学图书馆员的学习、培养、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3)为大学图书馆员自觉提高职业意识和自身职业素质、克服职业倦怠提供了重要策略;(4)为大学图书馆岗位设置、制度建设、图书馆员的绩效管理,以及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5)有助于大学图书馆面向未来健康、务实地发展。
1.4.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了图书馆基础理论中关于图书馆员的理论;(2)明确了本土化的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的理念,建构了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3)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4)奠定了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理论基础;(5)探索了一种以现实问题为研究起点的、求真务实的、知识整合与创新的研究方法。
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
2.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障碍
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已经形成一定的形象与传统,而构成这种形象与传统的某些元素,在客观上与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是相矛盾的。比如:在一般人看来图书馆就是借书、还书、看管阅览室,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做,尤其是大学的某些管理者也持这样的看法。所以,当我们考察近三十年来国内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状况的时候就会发现,图书馆员的人职门槛比较低,个人职业角色认同程度有高有低,职业意识有强有弱,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愿景,职业满意度比较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缺乏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在大学中的地位比较低,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业内积习,它们在客观上构成了影响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历史性障碍。
2.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图书馆制度是指一种能够影响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发展,规范、调节图书馆员与业务工作、读者以及图书馆员之间关系的规章、准则与文化体系。随着多年的积累,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从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比如:我们缺乏大学图书馆员的准人制度,这就直接造成了图书馆人职门槛过低,以及图书馆员任用的随意性,也导致了图书馆员自我角色定位偏低;我们缺乏以人为本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这在客观上就使得职后培训,乃至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缺乏依据和力度,使得图书馆员业绩考评、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定等缺乏应有的激励作用,等等。事实上,这些缺陷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
2.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性障碍
这里所谓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性障碍,是指来自大学图书馆员之外的,所有能够引起和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比如:贫乏的时间资源,大学图书馆员的工作是繁杂的,所以他们很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对专业问题进行经常、深入地思考与探究,也很少能够有共同的时间聚在一起去对专业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探讨。
再比如:错位的管理方法,大学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但是一些管理者认为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服务,于是,事物性的、低水平重复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取代了本应蕴涵于工作之中的,结合工作实践与所面对的问题而进行的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尝试,事实上,后者恰恰是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管理者不能对图书馆员的业务创新、科研成果、发展潜质等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支持;图书馆内部缺乏团队精神、共同愿景;缺乏良好的馆风、人际环境与文化;还有学校行政的干预与图书馆自主发展的矛盾,社会上流行的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等等,也构成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
2.4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障碍
作为大学图书馆主体的图书馆员,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客观地讲,当今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确实带有事物性、重复性、经验性和一些非专业性的特点,图书馆员凭借业已形成的惯性就可以应付,这样在一些人的身上就形成了一种“反智”的倾向,导致不愿意去持续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也妨碍着其专业化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事业成功的理想与信心,自我效能感觉低,创新能力丧失。还有,某些大学图书馆员出于评职称的目的,进行了一些职后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但评上职称以后就一切都结束了,这种追求职称而不追求发展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妨碍着其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