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析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一)

浅析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热情方式 方法 手段 评价
  论文摘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种方式的考查、评价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这一要求,明确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从情感理论来看也是如此,学生能主动学习,一般就会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这种氛围的保持则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进而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新版历史教科书每一册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动课”,目的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既可以历史教科书的建议为依据,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例如,(一)编写历史小报。要求版面编排合理,文字工整,图文并茂,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与历史参考价值。(二)暑期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并与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有关的书籍,撰写读后感。(三)收集与乡土历史有关的资料,包括家乡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民居、街道的名称由来、建筑特色、历史变迁等内容;家乡近代历史名人的事迹;家乡的社会风俗、风土人情、风味小吃等。鼓励学生从学科学习中、社会实践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当代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最大特点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如在学习“吴越争霸”时,要求学生从卧薪尝胆的典故中培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在学习“孔子”时,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才会学有所成。“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设计:通过让学生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讲课中也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一书,并与“活动建议”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向学生推荐《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课外阅读书目。学生把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