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历史课堂之外的互动(一)

历史课堂之外的互动(一)

详细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历史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几乎没什么接触交流,师生关系非常平淡,这严重制约着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客观上是由于历史科自身课时较少,学生对历史的重视不够,教师缺乏跟学生交流的时间,课后接触机会有限而导致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找到与学生加强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找到了一条利用小纸条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一次想到写小纸条,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次,我所教的班里有一名成绩一向稳定的学生连续几次测试出现了明显下滑,因此,我一直想找他谈谈。结果,事不凑巧,连续几天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如果拖时间长了,谈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在着急中我突然看到了放在桌上的作业本,何不写张小纸条试试?于是我在这位同学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几次成绩不理想,你能告诉老师原因吗?”结果,当第二天作业本再交上来时,这位学生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小纸条,上面简要写明了他由于恶补数学而影响了成绩,并请老师放心之类的话。就这样,困扰我几天的问题被两张小纸条解决了,我非常欣喜地意识到,这是一条便捷的途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我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做法。每当接过一个新班级时,我大致通过以下三步实现小纸条的默契应用。
第一步,教师主动示范。在一个新班级里,教师首先在学生中发现问题给他们写小纸条。刚开始,主要是以学习问题为突破口,随着与学生的逐渐熟悉,小纸条上交流的内容会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有时是关于在批改作业或讲义中发现的个别学生没有理解的问题,有时是关于观察到的某个学生的成绩变化或者情绪起伏,有时是表扬,有时是鼓励,有时是询问,有时是关心,有时是欣赏。
第二步,学生积极回应。随着写给学生小纸条的增多,不久就会发现,在教师的影响之下,学生开始主动给老师写小纸条了。刚开始,也主要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大部分是用小纸条提问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我予以积极的回应,只要是学生写了,我再忙再累也一定给他们一一解答。随着小纸条的不断增多,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关系日益融洽。
第三步,师生互动,实现默契交流。
随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小纸条的内容就会有扩大:除了学习,我也开始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与成长;学生也开始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我敞开,小纸条上有的写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写拼搏的成功与喜悦。面对学生真诚的心里话,我也以满腔的热情予以回应,必要时找学生谈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