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
详细内容
作者:易醒,黄丹菲, 肖小年,胡仁胜,邓迎娜
【关键词】 泽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摘要:综述了泽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方法、药材与质量评价及应用现状,对泽泻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泽泻;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Abstract:Alisma orientalis is widely use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ermitted to use as the stuff of health food in March, 2002 in China.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tents, bioactivity, extraction method, eva luation of herb quality and current study status of Alisma orientalis has been reviewed. The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Alisma orientalis is reported.
Key words:Alisma orientalis; Chemical position; Bioactivity
泽泻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干燥块茎,200203国家卫生部明确泽泻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料,这为泽泻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保证。现代研究表明:泽泻通过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降低血浆黏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起到延缓衰老,防病延年的目的;同时泽泻还具有利尿、解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泽泻资源,笔者就泽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方法、定量分析、药材及质量评价、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 泽泻的化学成分
1.1 三萜类化合物泽泻中获得的三萜,均为原萜烷型四环三萜,包括:泽泻醇A,B,C(alisol A,B,C,E)及其衍生物和泽泻醇G(alisol G)。近年,从泽泻中还分离出阿里泽泻醇A,16,23氧化泽泻醇B,泽泻醇F,H,I (alisol F,H,I),泽泻醇J23乙酸酯等原萜烷型化合物〔1〕。
1.2 倍半萜类化合物泽泻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多数为愈创木烷型。分离到的倍半萜化合物有:泽泻醇(alismol),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Orientalol A,B,C,Sulfoorientalol A,B,C,D。日本学者对泽泻倍半萜成分研究较多, 已分离出29个成分, 其中Orientalol D为新的倍半萜化合物。泽泻萜醇E则为我国学者彭国平〔2〕从泽泻中分离出的新倍半萜成分。
1.3 其他成分除了萜类成分外,泽泻中还有类脂类、糖类等成分。如:胡萝卜苷-6'O硬脂酸酯、正二十二醇、尿嘧啶核苷、卫矛醇〔3〕,挥发油(内含糖醛)、少量生物碱、天门冬素、植物甾醇苷、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树脂、大黄素、正二十三烷、β谷甾醇、酸性多糖以及大量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和一些金属元素等。
2 药理作用
2.1 利尿作用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作用强弱与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给药途径及所试生物的种属有关。冬季采集的正品泽泻利尿作用最强,春季采集者则稍差。除盐泽泻外,其它炮制品都有一定利尿作用。大鼠皮下注射泽泻醇B显示尿量增加与钠排出增多,皮下注射泽泻醇A24乙酸酯显示钠排出增加,由此认为泽泻醇A24乙酸酯和泽泻醇B是泽泻的利尿成分〔4〕。
2.2 抑制肾结石形成1991年就发现,泽泻水提取液体外能抑制草酸钙结晶生长和聚集。近年研究表明,泽泻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和减少肾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的表达与抑制肾骨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尿结石的形成〔5,6〕。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显示〔7〕,有1个四环三萜化合物对草酸钙晶体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可能是泽泻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活性成分。
2.3 降血糖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泽泻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8〕。其水提醇沉物(RAE)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并能保护胰岛组织免受损伤,RAE降低血糖作用与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关〔9〕。另外,泽泻提取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能从降低血脂、抑制内皮细胞损伤、抗血栓等多方面抑制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2.4 抗脂肪肝作用〔10〕泽泻经甲醇、苯和丙酮提取的组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脂肪肝有良好效应,对低蛋白饮食、乙基硫氨酸所致脂肪肝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l4所致急性肝损害亦显示保护作用,能抑制肝内脂肪堆积,改善肝功能。研究还发现,泽泻中的胆碱、卵磷脂等成分亦有一定抗脂肪肝作用。
2.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离体兔心灌注实验表明,泽泻醇提物的水溶性部分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心肌收缩力呈轻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泽泻对正常和肝硬变大鼠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前列环素(PGI2) 和一氧化碳(NO)的释放而发挥扩血管作用〔11〕,该作用具有血管内皮依赖性;但实验表明,还存在其他扩血管机制。
2.6 抗肾炎活性使用免疫复合物(IC)肾炎大鼠对泽泻的抗肾炎活性进行药理学研究,发现甲醇热提取物能减少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小球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再生以及抑制IC肾炎大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表明泽泻抗肾炎活性是其作用于水代谢异常疾患的机制之一〔4〕。
2.7 免疫调节作用尹春萍等〔12〕对含泽泻的中药方剂、单味泽泻及其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指出泽泻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NO和抗过敏等免疫调节作用。
2.8 其它作用泽泻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兔肌的痉挛。泽泻中得到的泽泻素(alismin),具有选择素(lectin) 的作用;泽泻水溶性部分分得的倍半萜Sufoorientalol A,B,C,D 对乙酰胆碱诱导的离体豚鼠膀胱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高虹〔13〕采用毒蕈胆碱M1受体激动剂筛选技术发现泽泻的新用途:它可以是用于制备毒蕈胆碱M1受体激动剂的药,也可以是用于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通过研究23乙酰泽泻醇B逆转因P糖蛋白在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产生的多药耐药性的活性,发现对23乙酰泽泻醇B能够恢复多药耐药细胞株对抗癌素的敏感性,是一种潜在的MDR逆转剂,可用于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14〕。
3 提取方法
目前针对泽泻醇类进行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醇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陈彦等〔15〕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对泽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高。进一步考察醇回流提取工艺〔16〕, 影响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的主要因素为醇浓度与提取时间,经过正交实验,认为用6倍量75%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5 h即可。有人以醇提取中泽泻的总固体物回收率为指标,经过正交实验后,认为泽泻醇提取工艺为:80%乙醇,药材粉成粗颗粒,回流提取2 h,提取3次,即可。张建军等〔17〕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泽泻进行了萃取研究,得到优化条件:压力26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 h。萃取物为棕红色的油状物,相对密度不低于0.97。
4 定量分析
泽泻中化学成分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18〕:比色法测定泽泻中磷脂成分,HPLC测定泽泻醇,薄层扫描法测定倍半萜主成分alismol。近年对氨基酸、微量元素、泽泻醇及其总量分析报道如下。
4.1 泽泻中氨基酸含量崔淑芬等〔19〕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氯甲酸芴甲酯(FMOC)联合柱前衍生RPHPLC法对福建、四川和江西3个泽泻主产区的泽泻样品中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3个产地的泽泻中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总量在17.240~18.86%,含量较高的是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质量分数在1.40~2.30%。
4.2 泽泻中微量元素含量吴水生等〔20〕对6个地道与非道地产区的泽泻药材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同一药材随着产地的变化,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十分明显。泽泻道地药材微量元素Ni的含量是非道地产区的10倍以上,Fe元素高2倍以上,Zn元素高1倍以上。上述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以作为泽泻道地药材的化学特征之一。
4.3 泽泻中泽泻醇类含量郭素华等〔21〕采用薄层扫描法对闽产泽泻中泽泻醇B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泽泻中泽泻醇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段启等〔22〕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测定我国主产区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差别较大。王立新等〔23〕采用HPLC法测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的泽泻,以四月份采的药材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干燥以烘干法最佳。泽泻的各个药用部位中均含有23乙酰泽泻醇B,其中新鲜的块茎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叶。不同炮制品中23乙酰泽泻醇B 的含量,以酒炒泽泻最高,盐炒泽泻次之,土炒泽泻最低。彭国平等〔24〕在对控制泽泻质量的指标成分研究中成功筛选出泽泻的对照品为23乙酰泽泻醇B,该成分为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专属性好,检测方法可靠,且在药材中基本稳定,其含量能体现药材的优劣并区别混淆品。张莹等〔25〕采用HPLCELSD 法对五苓散煎剂中泽泻的有效成分泽泻醇A24乙酸酯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简单, 结果准确,为复方制剂中泽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4.4 泽泻中三萜醇酮类化合物总量的快速测定利用Zimmerman显色反应,采用比色法建立了泽泻中三萜醇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方法〔26〕。
5 泽泻药材及质量评价
泽泻主产于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广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冬泽泻生产基地。《中国药典》中,泽泻为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干燥块茎,但市场上有出现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块茎作为泽泻入药的现象,如:窄叶泽泻Alisma canaliculatum A.Braun et Bouche. 和草泽泻Alisma granmineum Gmelin。有一种伪品泽泻,为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la (L.) Schott的块茎,外形与泽泻非常相似,容易混淆〔27〕。为使泽泻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四川省进行了规范化种植加工的研究〔28〕,生产出的川泽泻品质优良。在泽泻药材质量控制中,除活性成分含量外,目前报道的还有指纹图谱、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的控制。马少妹等〔29〕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分离模式,对泽泻的乙醇(95%)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的泽泻药材的HPCE色谱图谱,为建立泽泻药材指纹图谱库提供实验方法和依据,为全面评价泽泻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胡珊梅等〔30〕运用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福建、江西、四川产的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进行了研究。结果同种异地药材所形成的不同的居群,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可考虑将RAPD技术作为鉴别道地药材的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