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技校政治课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课 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主体性
技工学校的学生入校时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对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整堂课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探讨“如何增强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并尝试探究性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是指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正当防卫的定义时,我给学生展示一组漫画(一女士用砖头将一名正在实施勒索行为的男子打伤),提问:为什么女士伤了人,公安人员还要感谢她?教师通过设问,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用漫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究,在对漫画的讨论、教师的分析指导和讲述中,理解了正当防卫的定义。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名言、俗语
名言、俗语,富有哲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可设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书到用时方恨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三句喜闻乐见的俗语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对名言俗语的进一步理解中轻松地掌握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三)利用形象的小故事
学生对小故事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如在学习“关注效益与公平”时设问:为什么“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探究,学生很快掌握了“效益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问题的提出既要结合教学目标,又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解决。教师扶一把,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第二,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