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实施柔性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一)

实施柔性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一)

详细内容

摘要:职业教育应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结合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实施柔性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柔性教育;能力培养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职业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使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针对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特点,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重新界定办学的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能适应岗位变化要求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主要途径是改革创新,实施柔性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创新教育模式。
  
  改革创新,实施柔性教育
  
  柔性教育就是针对知识更新加快、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均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强调学生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培养。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专业教学计划柔性化,并且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体现柔性,改变现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会使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课程可能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专业可能随时变动。因此,教学内容除了要根据市场变化外,还要随时增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另外,随着市场环境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目标也必须随之变化,教学计划必须考虑到各种变数的影响,具备足够的柔性与弹性。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灵活地组织教育教学,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这种弹性化制度容易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选修科目,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发展。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各学科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各个知识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按必修课、选修课加以组合,构成模块,由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形成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调整、增删单元和模块,可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的调整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形成全日制教育、“双元制”教育、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使教学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保持各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职业性与先进性,保证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基础。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各门课程及教学内容,应本着“必需、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决删除不必要的科目和内容,使各门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时代的进步相适应。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善于继承、学习、运用、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解释与表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术、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理论课教学应最大限度利用情境教学、直观教学的方法,淡化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界限,注重前沿技术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社会及职业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成为能力全面的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