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改革
详细内容
【摘要】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改革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 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所以,这里强调的氛围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时,可大胆地让学生对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并设想一台硬件组成比之更简单、运作比之更合理、更快捷的新型计算机。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这样不仅仅能使他们对所教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在讲解WORD 2003的页面格式时,先设计好一份文档,加上页眉、页脚,选择一种漂亮的页面边框,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再加上不同的底纹效果,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都用上,尽量做得漂亮些,然后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自然会接受这一部分内容,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还能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兴趣。 第一,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授WORD排版课时,可首先用大屏幕演示一些完全由WORD制作出来的创意图章、晚报、海报等,使学生感受 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的强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进行优生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挖掘一些有潜质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优生培养或开展第二课堂,学生们可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教师能适时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活动的内容有打字训练、编程训练、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第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 “协作者”。例如,在讲解Frontpage网页设计时,我首先让学生熟悉Frontpage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作为教师就要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根据教学情况,每学完一项较完整的实际操作内容后,可给学生布置一项大型作业,通过完成该作业,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如在学完EXCEL 2003后,可让学生利用EXCEL 2003进行本班同学的成绩统计,要求完成排序、自动求和、求平均分,统计每人不及格课程数等操作。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考虑主表和附表的设计、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引用、EXCEL 2003函数的应用等。作业完成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和修饰表格,例如为表格不同内容加上不同的底纹,突出显示每位同学的不及格课程等。在大型作业题目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脑进入家庭的今天,计算机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己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提高业务素质,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计算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来明江.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0(4):17-18. [2]曹哗.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三十年办学经验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9(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