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作者:吴敏,陈育贞,蔡晓雯,李美清,徐桂银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疲劳;影响因素;干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疲劳原因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因素不单只与个体特征因素有关,还跟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及社会因素有关。认为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引起手术室护士疲劳原因进行干预,使其保持心身愉快,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佳水平。
1 疲劳的定义
1.1 在职业健康领域 疲劳的定义是由于体力或心理的付出到一定程度,对工作行为的心理调控机制产生改变,从而个人不能充分达到工作对其心理功能状态的要求。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俗称“累”,可以是正常生理的不适反应,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还可以是介于疾病与非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1]。
1.2 在护理领域 疲劳被定义为一种主观的、不舒适的症状合并有全身的躯体感受。有研究显示: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可使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导致身心疲劳以致影响服务质量[2]。手术室护士担负着医院所有手术患者手术配合的任务,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体力和脑力劳动较强的工作,因而更容易出现疲劳。
2 疲劳的类型
疲劳通常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两大类:急性疲劳是正常的、短暂的、间歇性的一种机体的保护机制;慢性疲劳是持续的、累积的、慢性疲劳伴随有心理或躯体的问题,是不可逆的。而手术室护士的疲劳多为急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性质需长时间的站立和长期连续超负荷工作、紧张引起的躯体的疲劳和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疲劳,多为短暂性的。
3 手术室护士疲劳的影响因素
疲劳在手术室护士中普遍存在,其相关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1)个体特征因素:个体因素指的是个人的性格、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2)与工作有关的因素: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状况;(3)家庭/社会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状况、社会压力。
3.1 个体因素 (1)性格与年龄: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者其工作后疲劳症状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女性(特别中年女性)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降低,此外中年妇女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经常有疲劳感高于男性[3]。(2)负性情绪:有关调查显示负性情绪可使疲劳发生且严重程度增高[4]。(3)生活无规律:多种研究资料显示:工作方式无规律可增加疲劳、降低工作效率[5]。
3.2 工作的特殊性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是导致手术室护士疲劳的主要原因:手术室护士由于长期高强度、长时间的站立、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的特殊姿势;巡回护士急速行走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连续超负荷的体力透支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这无论从责任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给其造成一定的心理性伤害。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时疲劳症状更为明显。
3.3 工作环境的影响 (1)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环境中,空气中存在有低浓度各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各种引流液的气味和血腥味;残余麻醉剂的排放等,各种废气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长时间接触会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2)噪音干扰:手术室使用的高频电刀、各种监护仪发出的噪音也可引起机体的应激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反应,易导致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愤怒或抑郁等。
3.4 社会压力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高、精、尖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实践,职称的晋升,学历的再提升等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张的工作及应付检查考核,这种工作状态长时间存在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