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比较分析(一)
详细内容
1 两大领域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异同
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从事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相关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日益普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科研人员作好课题查新、回溯检索、专题咨询或定题服务等,就成了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任务。由于两大学科领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均各有不同,因此,反映在为其服务的两大类专业图书馆(科技专业图书馆和社科专业图书馆)里,其参考咨询服务也必然会有相同和差异。
1.1 相同之处
(1)专业性强、专业特色突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其所藏文献都是按照本单位专业研究领域的需求,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种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显著的专业性优势。在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专业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够利用纸本文献为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和文献信息资源。
(2)用户信息素养较高。专业图书馆主要面对各自学科系统内的专家、学者,一般说来,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自身专业领域有着较深了解,并且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强。
(3)用户需求层次较高。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用户都是本单位的研究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不仅是提供原始文献资料,而更多需要的是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或专题服务,在这一点上,专业研究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社会读者。
(4)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专业图书馆多是依托于专业研究院(所)而成立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专业图书馆自身具备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咨询人才力量。
(5)丰富多样的特色数据库,是专业图书馆能够深入开展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强有力保障。专业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许多特色数据库,这些专业特色数据库内容丰富、数据精当,比起网络上那些庞杂而纷乱的信息资源,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方便用户的工作和研究。
1.2 主要差异
1.2.1 用户对象略有差异
自然科学(科技)专业图书馆面对的主要是专家群体,而社科专业图书馆面对的则既有专家群体,也有社会群体,这一点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专业科技人员、自然科学专家们的领域,没有相应知识的公众很难介入。举例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联机检索服务部自1989年开通国际联机检索服务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科技信息检索工作,他们接待的用户主要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些用户绝大部分都是为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国家各种奖项或申请课题等,专程前来查询和检索的。而社会科学的问题,如民主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民族问题等,不仅是专家、学者关注的事情,而且也是公众都可能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常常具有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欲望。因此,在社会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经常要接受一般社会读者的问询。
1.2.2 不同学科用户所需文献信息类型不同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用户,对文献信息类型的需求比较单一化、专业化。他们为研究某个新项目,在申报课题前,都要由该专业信息部门和专利登记机构统一“查新”,通常需证明此项课题在本领域属于未研究项目后,才能正式进行开题研究工作。所以,在信息需求方面,科技研究人员只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提供该项目的近期研究成果,一般需要的文献信息类型是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创新理论论文或专着、专利等方面的文献,多数属于数据型文献。自然科学特别是科学技术,因其与经济利益关系密切,与市场息息相连,因此能获得雄厚的经济支持,其文献检索手段远较社会科学优越,如专利文献、化学文摘、NASA(美国宇航局)报告等等,都相当完善,研究者极方便就能查全、查准所需文献。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用户,为研究某个事件、某项活动、某个人物、某种方法、某项政策、某个统计数据、某件案例等,往往需要图书馆提供各种类型的、对这些研究问题发生、发展及整个过程、不同观点的相关史料文献,多数属于史实文献。
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目前尚无“查新”手段。因此,社科研究课题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和重复因素。反映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上,会出现多次重复索取同类文献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周到、全面地提供查询信息,社科咨询馆员除了为用户查找一般的专着、论文和研究报告外,还需要提供相关年代的各种古籍、文书、档案、实录、契约、照片、信件、年谱、图表、年表等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为了能向用户提供多角度的文献信息,即便是在电子资源日益丰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科专业图书馆仍然需要重视向社会和私人收集并累积各种类型的珍藏文献。
1.2.3 不同学科参考咨询文献的时效性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文献老化速度相对较快,基本维持十年(或者更短时间)一更新的水平。科技人员最需要的文献信息是创新事实和数据,如蒸汽机车、电子管计算机技术除了研究科学史的人外鲜有人查阅。而社会科学文献(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文献)从使用角度看,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学科如: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文献信息基本没有老化问题,甚至于某些文献越老越有版本价值和使用价值,如秦简、汉帛、敦煌文献等。而一些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及研究历史相对比较短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其文献信息的老化速度则与科技文献信息相同。针对科技咨询求新、求快的特点,咨询馆员在科技咨询服务中必须尽力为用户提供本专业研究的最新数据和最新科研成果;而在社会科学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首先要区分该咨询问题的学科属性,然后才能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或者是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历史文献信息。
1.2.4 不同学科文献内涵功能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不重主观价值判断,所以自然科学成果是国际性的,全人类性的,表现在其文献内涵的特点上,就是没有地域、国界、观点之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专深,可变因素少,实用性较强。此外,自然科学文献应用语言规范,易于获得国际社会认同。所以,在自然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世界各国的同行专家都能共享这笔文献信息资源。而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社会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比自然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要多得多,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社会科学工作者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等利益集团,与人文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利害关系,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渗透着研究者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观、民族文化传统等,反映在社会科学文献内涵的功能上,就是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社会科学文献表现出个性强,地域性强,国别性强、政治性强、应用语言差异较大的特点。在社科咨询服务中,社科专家为治理国家和制定政策,研究社会出现的各类问题而形成的文献,对世界各国的同类研究工作只能起参考作用。例如,对国际社会发生的同一事件的看法,在观点、方法、人物等方面的评价,都会出现不同的论点和结论。特别是政治、法律专业文献内容更多的是突出本国的国情和法律条文,引用的是本国语言。翻开社会科学发展历史看,自20世纪下半叶,虽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社会科学在国际和地区层面上的机构化和合作化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社会科学也得到了相当大的交流,但是其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本国问题上。
1.2.5 不同学科的咨询馆员解答问题的速度各不相同
上述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在自然科学参考咨询工作中,科技图书馆的咨询馆员为用户提供资料线索的针对性较强,解答问题或提供文献服务速度较为快捷。而在社会科学参考咨询工作中,社科图书馆咨询馆员为用户提供资料线索的范围较广,针对性不强,文献类型需求又繁杂,文献累积性强,自然寻找文献难度就相对较大,提供文献服务速度,一般来说比较慢;解答问题的时效性也比较差。
1.2.6 不同学科的咨询馆员提供服务的准确度不同
由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活动都已走入国家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一门精密科学。这样对国家创新课题研究的数据档案、实验报告、论文、专着等均产生极大影响,其学科出版物均被视为国家标准著作、权威著作。反映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和解答问题时,准确度大大增强。社会科学咨询服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国家、省、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等重大内容;有企业改革发展思路、方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有心理咨询、宣传、教育。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到婚姻家庭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多来源于经验性观察,可变因素较大。所以,对新课题研究提供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论的出版物,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只能客观地为用户提供推荐文献服务和解答问题服务,一般来说,可以起一定的参考作用,比起自然科学的精确和周密,社会科学参考咨询服务的模糊回答比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