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通鼻清窦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一)

通鼻清窦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目的:介绍通鼻清窦片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选用苍耳子、鹅不食草、白芷、等7味中药制成通鼻清窦片。用薄层法对白芷、桔梗、进行鉴别,用于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标准简便合理,切实可行。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通鼻清窦片;制备;质量控制;薄层色谱

  急慢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经中医辨证和临床观察自行研制的通鼻清窦片具有清肺、通窍、排脓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十多年取得满意疗效。通鼻清窦片系院内制剂,没有质量控制标准。为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用薄层法对白芷、桔梗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准确、表现性好的优点,可用于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现将其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PQ-3120超声波清洗器(菲罗门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ZF-2型紫外分析灯(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L1100生物显微镜(广州光学仪器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白芷对照药材,桔梗对照药材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通鼻清窦片(临沂市中医医院制剂制剂中心),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制备

  2.1 处方 苍耳子15 kg、鹅不食草5 kg、白芷10 kg、天花粉10 kg、败酱草15 kg、桔梗10 kg、薄荷5 kg。

  2.2 制法 将苍耳子、败酱草、桔梗、鹅不食草四味水煎提取3次,第1次2 h,第2次、第3次各1.5 h。合并提取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再将天花粉、薄荷、白芷低温烘干,粉碎,加入稠膏中烘干,粉碎过筛。用适当浓度的乙醇做黏合剂湿法制颗粒,压片,送检,包装即得。理论产量800瓶,100片/瓶,0.3 g/片。

  3 质量控制〔1,2,3〕

  3.1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片剂,气微,味苦。

  3.2 鉴别

  3.2.1 显微鉴别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淀粉粒甚多,腺鳞的腺头呈扁圆球形,由8个分泌细胞排成辐射状。分泌腔碎片含黄棕色分泌物。

  3.2.2 白芷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10片,研细,加石油醚(60 ℃~90 ℃)1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1 g,加石油醚(60 ℃~90 ℃)1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 ml各含1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 μl、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 ℃~60 ℃)?乙醚(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