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一)

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一)

详细内容

作者:甄会贤,齐烨,陈扬,孙立新

【摘要】   目的建立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氯酸显色,在41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白英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薯蓣皂苷元的质量浓度在8.91~29.7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5.9%(n=9),RSD为1.5%;不同来源的白英药材中总皂苷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英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白英 总皂苷 薯蓣皂苷元 分光光度法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ssay method of total saponins in Solanum lyratum Thunb. .MethodsSelecting diosgenin as control article,colorating with perchloric acid,determining absorbability in the point of 410nm by adopting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n calculating total saponins in Solanum lyratum Thunb..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over the range of 8.91~29.70 μg/ml with the correlation of 0.9992.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diosgenin was 95.9%(RSD=1.5%,n= 9).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 contained various amounts.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 aurate,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lanum lyratum L.

  Key words:Solanum lyratum Thunb.; Total saponins; Diosgeni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白英为茄科植物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干燥全草,性微寒,味苦。最早见于《本经》记载,列为上品,为传统中药〔1〕,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除湿等功效,用于治疗癌症肿瘤、疱疹、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性关节炎、白带异常等病证。白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甾体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其中皂苷类成分主要包括以薯蓣皂苷元、替高皂苷元、雅姆皂苷元等皂苷元为非糖部分的多种甾体皂苷。药理研究显示白英中总皂苷体内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选择性〔3〕。因此,测定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对评价白英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皂苷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4~6〕,UV〔7~9〕,TLCS〔10〕,HPLC〔11〕,GC-MS〔12〕法。目前有关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建立了用UV测定白英中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了24种不同来源的白英中总皂苷的含量,为白英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 (RE-52AA,上海亚荣仪器厂)、水浴锅(巩义市杜甫仪器厂)。

  薯蓣皂苷元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I539-200001,含量测定用),无水乙醇(AR,天津百盛化工有限公司),甲醇(AR,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三氯甲烷(AR,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试剂厂),盐酸(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高氯酸(AR,天津市东方化工厂)。

  24种不同来源的白英药材均由沈阳药科大学孙启时教授鉴定为茄科植物Solanum lyratum Thunb. 的干燥全草。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薯蓣皂苷元对照品约3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即得。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1.0 g白英药材,置索氏提取器内,加60 ml三氯甲烷脱脂2 h后,挥去三氯甲烷溶剂;用200 ml 80%乙醇在80℃下提取至无色,将乙醇液旋转蒸发至干;残渣加2.5 mol・L-1盐酸50 ml加热回流3 h,过滤;冷却后用三氯甲烷分3次(30,20,20 ml)回流萃取,15 min/次;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水洗至中性,水洗液再加入20 ml三氯甲烷萃取,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水浴蒸干溶剂,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得。

  2.3 吸收光谱的测定分别精密量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1.0 ml,置水浴中挥干溶剂,精密加入10.0 ml高氯酸,摇匀。65℃水浴加热15 min,取出立即置于冰水浴中15 min后,以空白作参比,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绘制吸收曲线,薯蓣皂苷元在405 nm处有最大吸收,样品溶液在405~412 nm处有较强吸收,故选择410 nm作为测定波长。对照品与样品图谱分别见图1,2。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3,0.4,0.6,0.8,1.0 ml,分别置于三角瓶中,挥干溶剂,精密加入10.0 ml高氯酸,摇匀。65℃水浴加热显色15 min,取出后立即置于冰水浴中15 min后停止反应,以空白作参比,在4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得回归方程为A=0.027 6C+0.005 5,r=0.999 2,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在8.91~29.7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正交实验法对制备样品溶液的优选本实验选定盐酸浓度(mol/L)、乙醇体积分数(%)、水解时间(h)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以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应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表1 因素水平(略)表2 正交实验结果(略)

  通过直观分析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水解时间>盐酸浓度>乙醇体积分数,经过分析,选择优化条件为:水解时间3 h,盐酸浓度2.5 mol/L,乙醇体积分数80%。

  2.6 稳定性实验准确吸取样品溶液1.0 ml,按“吸收光谱的测定”项下显色,于410 nm波长处每隔10 min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表明样品溶液的RSD为0.4%,样品溶液显色后在60 min内稳定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