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甘草与桑叶等对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进展(一)

甘草与桑叶等对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甘草;,,桑叶;,,美白作用;,,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分析具有美白作用的甘草、桑叶等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机理。方法根据皮肤黑色素的成因和皮肤美白机理,分析甘草、桑叶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甘草、桑叶等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具有消炎、护肤、抗衰老、抗紫外线等作用。结论甘草、桑叶等中草药具有美白作用的成分,能显著地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人体皮肤无毒无刺激。

  关键词:甘草; 桑叶; 美白作用; 化学成分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渴望白皙及洁润的肌肤。因此,具有防止由太阳光线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色斑、色素沉著作用的美白类化妆品以及皮肤美白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正日益受到各国化妆品生产商和研究者的重视,美白化妆品已成为护肤类化妆品的主流品种之一。

  1 皮肤黑色素的成因与美白机理

  1.1 造成皮肤黑色素生成的原因遗传因素;紫外线、废气、活性氧等环境因素;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内分泌失调;微生态失衡;代谢紊乱;机体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等。祖国医学则认为色素沉着的主要病因是:①肝气郁结;②肾阴不足;③气血淤阻;④劳伤脾土。在治疗上,全身疗法以疏肝、补肾、活血、益气健脾为主,外用以中药面膜和霜、膏剂居多。但此类资料多以临床报道为主,缺乏严密的科研设计、实验室研究和统计学处理。至今为止,也尚末发现开发出治疗“黄褐斑”中药搽剂的文献报道。因此,寻找高效且对人体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美白祛斑制剂已成为目前药学及化妆品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1.2 黑色素的形成机理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氧化成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5、6二羟吲哚、吲哚5、6醌等〔1〕,最终转化为色素颗粒。在此反应过程中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酪氨酸转化成Dopa和Dopa转化为Dopaquinone这两个反应中。

  1.3 美白机理美白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色素的氧化途径〔2〕,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皮肤美白剂就是作用于皮肤黑色素生成、代谢过程中,抑制黑色素生成且符合规范的物质,但传统的皮肤美白剂,往往采用化学性物质,如具有增白作用的汞盐和祛斑作用的氢醌。这些化合物虽然有快速达到美白之功效,但对皮肤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引起接触性皮炎或引起永久脱色等不良作用〔3〕,在许多国家已被禁用。目前要求的皮肤美白剂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对酪氨酸酶活性有较高的抑制率,能显著的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二是有较高的安全性,以人体皮肤无毒无刺激。熊果苷、VitC衍生物和曲酸是目前国内外美白化妆品中较常使用的美白成分。为了开发符合“回归大自然”要求的化妆品,特别是安全,无副作用的美白产品,一些具有很好美白效果的中草药目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睬。在国际上化妆品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家中,中草药因其天然药效温和且不良作用少而被广泛认同,从中了解到近年来崇尚自然,远离化学污染的理念。特别是日本化妆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看,各化妆品公司使用的中草药已达200余种,目前,在日本含天然中草药的化妆品已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50%以上。因此,寻找开发高效且对人体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天然中草药皮肤美白祛斑制剂已成为目前化妆品领域的一个较被重视的课题。本文对具有美白作用的甘草、桑树、芦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甘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甘草属中药的补益药类,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及茎、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主要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等作用。现已证明,甘草除具有镇痛、镇咳、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外, 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抗艾滋病。而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黄酮在美容化妆品中具有多种功效。

  2.1 甘草的化学成分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种三萜化合物和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

  2.2 甘草的药理作用

  2.2.1 抗炎用抗变态反应作用前苏联学者研究表明,Glycycoumarin有较强的消炎和抗变态作用,比磺胺和抗生素的药效要好,日本学者小菅卓夫等从甘草中分离得到了有抗炎活性的黄酮成分甘草苷(liquiritin)。另外甘草中的异甘草酸(isoliquiritigenin)和甘草素(liquiritigenin)以透明酯酸酶的活性和免疫刺激所透导的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都有抑制作用〔4〕。又有报道说从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分离到的glabranin,galangin,pinocembrin及pinocembrin的衍生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5〕。水溶性的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盐有温和的消炎作用,一般添加在日晒后的护理产品中,用来消除强烈日晒后皮肤上的细微炎症,还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2.2.2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甘草甜素(GL)水解的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固醇类作用〔6〕。可能是由于三磷酸吡啶核甘酸的降低而直接抑制黄体酮和去氧皮质醇的代谢酶,直接或间接抑制了肾上腺皮质固醇在体内的破坏而发挥作用,因而血中含量相应增加。了解这一作用,使甘草甜素在临床上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或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品的广泛应用。

  2.2.3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研究者发现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甘草黄酮,其主要作用为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及对Dopa色素互变异构酶活性的抑制和对Indole5.6quinone聚合的阻碍〔7〕。从而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作用, 其美白效果较好,作用温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甘草提取物作为美白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巨大,是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主要原料之一。

  2.2.4 其它作用 我国学者傅乃武等〔8〕报道了1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和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4种活性氧的清除作用,证实了甘草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E比较接近。清除多种自由基和抑制脂褐素生成,促进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多种功能,是有改善机体微循环、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升高红细胞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减轻色素沉着等作用。鉴于甘草为补益中药,补益药类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脂类、多糖类、果酸、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等,这多种物质协同对皮肤、毛发有营养保湿作用,可以消除黑斑,防止皮肤粗糙,并对损伤的皮肤、毛发有修复的作用。总之植物美白皇后甘草提取物,帮助抗紫外线的同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且还能改善粗糙、缺水及发炎的皮肤,是功能挺全的一种植物美白成分。

  3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历史悠久。桑叶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Morus alba L.的叶,味苦,甘,性寒,有散风祛热、清肝明目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还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症。桑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7种维生素,还含有锌,锰,钙,铁等营养元素,具有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正式归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之列。现在研究表明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桑叶的美容作用却是今年才被发现的,研究表明桑叶的萃取物对祛斑和治疗青春痘均有较好的疗效。

  3.1 化学成分桑叶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挥发油,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物等。桑叶中食用纤维含量达14.5%,超过蔬菜和水果。

  3.2 桑叶的药理作用

  3.2.1 抗炎作用陈福君等〔9〕研究了桑叶的抗炎作用,发现桑叶具有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还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跖浮肿。表明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实验证明,桑叶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治疗青春痘具有良好的效果。

  3.2.2 抗衰老通常,在老年斑和褐色斑及雀斑形成时,可发现过氧化脂质在皮肤内大量蓄积而增加。浙江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科研小组经过4年的测试和临床跟踪,得出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及皮肤表皮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加强活性氧化自由基的消除,阻止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改善机体的代谢,减少或消除已经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