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余兴无 王卫星 赵红梅
【摘要】 校内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会计学专业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相应地采取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当前,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班级多,合班上课、大班实习时常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时监督和正确评价专业教师所上的每一门课和所带的每一项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具有专业理论课程涉及面宽、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复杂、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特点,为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因而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一、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了多年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之后,我们发现评价活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已经变得不很明显。为此,我们从“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的改进”三个方面,对会计学专业部分高年级学生和全部专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教学评价的问题”这项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评价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不同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校对所有专业及其所有课程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不能体现各个专业和各门课程的特点,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真实,有失公平。会计学专业不同课程的理论性、难易性差别较大,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要求不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而按照相同的评价指标去进行教学评价,经常会出现理论性强、不易理解掌握的高层次专业课程的评价结果比一般课程的评价结果要差一些,使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所付出的心血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也经常出现勇挑教学重担的教师的评价结果,不如多年只承担相同教学工作的教师。许多教师认为,按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评教打分,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师们的工作努力程度及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还会影响到他们接受新教学任务的积极性。
(二)注重某个教学阶段的评价,忽视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再结合各级领导干部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和教研室同行评教几个方面综合开展的。这几个方面的评教一般都在教学中期前后进行,而没有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使评教结果仅能反映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出整个教学工作的实际质量水平。教师们在评教重点阶段都有所防备,此时开展评教打分的结果不是真实、客观的。评教重点阶段之后,有些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始下降,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常出现领导干部、督导专家、教研室同行的评教结论与学生的评价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的情形。在学生评教方面,虽然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评教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均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评教,而不是在教学活动全部结束后进行,使得教师后期的教学工作不在学生的评教范围之内。虽然有些教师的评教结果较为突出,但实际教学工作却是虎头蛇尾的,例如,不组织期末复习、答疑,甚至不严格组织期末考试等等。教学评价应该是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全面质量评价,不能忽视期末阶段,而教师们在期末阶段的勤奋工作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更大。
(三)注重理论教学的评价,忽视实践教学的评价
不少高校购置了专用的教学评价管理软件系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使得评教工作逐步规范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值得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有些专业实践类课程,没有列入或不能列入评教范围,例如,社会实践、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等。这些实践类课程有的是由二级学院或专业教研室统一组织,有的是由多名教师共同担任的,教学评价管理软件系统还暂时难以进行这类课程的评教工作。这就导致了不少高校迟迟没有开展或只开展部分实践类课程的质量评价,有不少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严格监控,实践教学达不到质量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并且造成了实践类课程所占学时的浪费,已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
(四)注重课程教学的评价,忽视对影响教学质量重要因素的评价
影响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只注重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影响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原因所在,也不能清楚反映出任课教师的责任在哪里。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师的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外校教学交流等等因素。只有加强对教学质量各影响因素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所在,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才能有利于制定和采取科学的措施,确保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而且还是对会计学专业办学质量的评价。但是,在实际上,学生们在评教时,只依据自己的认识,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而一般不会去调查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学校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也把重点放在考评教师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业绩上,一般不评价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的问题,也不对督促这些问题的解决负责。
二、解决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问题的对策
上述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之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难以得到正常地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参考了问卷 “教学评价的改进”部分中的改进建议,并与部分师生和从事教学管理的领导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沟通。在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合理设置评价指标
会计学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课、实验课,而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不论是什么课程,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的。为了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在教学态度方面,应设置反映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开展备课工作的及时性的指标,可由教学分管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设置反映案例教学、课内实验教学的指标,除学生可以评价打分外,也只有教研室主任和掌握情况的有关领导、教学督导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设置反映理论前沿性、难易度,或实验复杂性、难易度的指标,主要由教学分管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效果方面,应设置反映课程考核情况的指标,例如考试是否实行教考分离、班级平均分和及格率,并规定评分标准,主要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进行评价打分。这样,不仅细化了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同时还明确了教学质量评价的责任制度。同时,还应按专业特点科学地设置教学质量的控制点,并用相应的指标加以考核,才能真实反映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出专业教师的德、能、勤、绩。这样的评价结果与学校的激励制度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专业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为了应对教学评价,有些专业教师借用免费软件或外校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但是,学校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设施上投入的不足,不是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或者忽视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就能完全解决的。学校各级领导、督导专家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这一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应向谁汇报应由谁来负责?还是学校经费不足暂不解决?他们也较为困惑。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会计学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在专业实验软件购置、专业实验室建设,甚至网络资源购建方面,每年都安排较充足的预算资金,在需要时可以立即投入。但是,也存在不少高校对专业教师提出的购建要求,常常不能及时满足,甚至一拖了之。长期以往,教师们就不会再提这方面的要求了。也许现有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显示在良好以上,而实际上可能有些应开设的课程、实验就没有列入学生的培养计划,或者被其他课程、实验所代替,已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也应对专业教学设施的保障情况进行评估,进而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对实践教学评价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应及时汇报给学校主要领导,以便其制定决策,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