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事管理信息化改革实践(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事管理;信息化;应用 代写论文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上都要有所创新,而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则是创新的具体体现[1]。
一、系统开发背景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之一,被教育部誉为“独立学院办学的典范”。在城市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自主开发了适合独立学院人事管理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应用成果。系统是基于网络的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多用户人事数据管理软件,是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组织人事部自行设计、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业务管理平台。
早在2001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引进第一套人事管理软件――“金益康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以管理越来越多的人事信息,这套软件在2003年初被淘汰,但为后来自主研发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一过程使我们意识到从外界采购管理软件,在经费支持、软件的适用性、易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2003年初,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决定自行设计、自主研发一套专门用于独立学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数据库软件。
二、系统设计思想
人事管理工作要体现高效、准确,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规章制度公开、办事流程透明、信息传递快捷。要体现精简、人性,则要注重行政行为向服务行为的转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加强办事效能建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可以描述为“信息系统平台支持下的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化重组”,是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思想的综合体现,是“高效、精简、人性、准确”服务理念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系统支持”两个方面。“业务流程重组”是指把办事程序固化在系统平台上,实现了统一的数据记录与流程调度,业务流程更为清晰,工作职责更为明确;“信息系统支持”则体现在以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为依据进行软件的结构定义和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业务流与数据流之间的调度关系,使系统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
例如,传统的员工报到业务流程包括填写员工登记表、登记员工信息(Excel和Foxpro应用较多)、发放聘书、填写员工报到单(手工及Word为主)等,员工本人还需要去很多部门送报到单并重复登记信息,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在我们所设计的信息系统中对这一流程进行了重组[2],首先由员工报到管理人员登陆系统后(获取操作权限)为新报到员工注册身份,然后按系统提示依次填写员工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学历教育信息、职称信息、工作履历信息等)、聘用等级信息、合同期信息、试用期信息等数据资料,保存成功后系统自动打印聘书、聘用合同书等必须书面化的材料,最后系统通过二级用户管理功能向各有关部门发送员工报到通知,并允许他们通过系统在线查询该员工的各种信息,至此业务流程结束。系统同时支持电子版的员工照片和证书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