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板理论看大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上短板理论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特点,职业教育在整个大教育中的现状,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个人和谐、教育和谐以及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短板 职业教育 和谐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也叫“短板理论”。意思是一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做成的木桶,它的容量的大小,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经营企业也好,发展教育也好,都必须重视短板。以短板理论为依据,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具有重大而且现实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个人和谐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教育对象中的“短板”。从应试教育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教育对象中的“短板”。职业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未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旷课甚至打架惹事等违纪现象频发。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承受挫折能力不足。个别学生“逆返心理”甚止是“反叛心理”很强,好习惯学不进去,对不良的东西感兴趣,甚至于世界观产生扭曲。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尤其近年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来重视,高级工、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学习人数越来越多,不乏心理素质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些学生还是少数。
尽管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教育对象中的“短板”,但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占适龄学生的大多数。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看,短期内国家还不可能实现高中义务教育,也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也不能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未能升入高中或大学的这部分学生,如不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直接进入社会的后果,可能会成为社会人群中的短板。一是年龄较小,又没有技能,很难就业。这些少年或青年很有可能三三两两,流落社会,或沉迷于上网、打游戏或者赌博,甚至游手好闲,打架抢劫,沦为社会的罪人。二是凭苦力打工,争低微的工资养家糊口。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仅有的一点文化素养也会慢慢退化。其中脑子活的,能力强的,生活过得好点,脑子死板的,能力差的,生活过不下去,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以至政府救济的对象。三是低层次就业,只能干一些简单劳动。这类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淡薄,操作技能差,易导致不安全事故发生,产品质量不过关,废品率高。这类企业技术含量低,单位产品能耗大,浪费严重,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属于国家产业淘汰的对象。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人才。需要有较高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队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将缺乏后劲,也是低层次的,没有质量的,缺乏前途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减少未来社会人群中的“短板”。我们说“短板不短”,这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好,只是因为他们的“特质”不同,学校教育“教”和“学”的不适应,并不能代表他们所有能力和品质样样不好。相反,在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许多潜能,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被我们开发。对这部分学生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弥补短板”,职业教育首先是要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鼓励和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开发培养学生的所长和品质,,从而锻炼和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和高技能人才。
中国人口众多,其中农业人口占大部分,农村和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技能和素质总体上偏低。目前初、高中毕业生的数量正处于高峰期,适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正多,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提高他们的素质,将来会给这些家庭和社会造成包袱。如果社会上这部分人数量多了,会拖国家发展的后腿。如果贫富两极分化,也最容易导致社会动荡。所以,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个人和谐。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和谐
职业教育是大教育中的短板。教育部“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近年来的连续扩招,已有相当的规模;9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尽管发展了几十年,近年来才有了新的起色,要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远远没有也很难一时达到。所以教育部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教育不公,实现教育和谐。现在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尤其是初中毕业生,尚不到就业的法定年龄。若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适龄青年接受职业培训,这些学生就会既没学可上又无法就业,后果不堪设想。适龄青年接受不到相应的教育就不能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社会和谐也将无从谈起。按照人才结构理论,社会人才数量分布应该呈金字塔状。高等教育承担金字塔上部尖端人才的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金字塔中下部人才的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应该是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的数倍或更多倍。若果这种结构被破坏,就会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一方面造成社会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充分说明,对教育必须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发展,否则,教育的不和谐将会造成未来社会人才结构上的不和谐,包括有些行业人才短缺,有些行业人才过剩等等,人才的长期不足和浪费都会影响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和谐与发展。
转变观念,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客观地讲,社会上还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没有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认为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低一个层次,就是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要差,是次等的教育。这种错误的认识,表现在政策层面上会导致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表现在社会人群的意识上将会造成新的“学而优则仕”,大家都挤高考独木桥的现象。必须消除这种错误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知识更实用更贴近社会,职业院校学生更受社会青睐和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扮演更重要的社会角色。一方面,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更大的群体。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管理和教育上难度更大,需要教育者用更多更好的心智,下更多更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