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一)

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 创新 实践性
  
  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实践中,重点应放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具有较强的
  综合创新能力。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实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的人才知识结构是新世纪的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应充分体现这个需求。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综合竞争力
  
  我们利用学校的二学位机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主修一个学位外,还可以利用小学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另一个学位的课程,取得第二学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将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四、建立系统的课程链条,增强课程的系统性
  
  学校应加强主干课程建设,可以设立以主干课程为主的课程环节,每个课程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课程链条,完成知识的系统培养。在课程环节的组成上以一门主干课程为中心,若干基础课程、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为辅助,形成以一个主干知识点作统帅,其它知识点作支撑的课程模式。
  
  五、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所建立的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紧密结合,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值得研究。这些教育思想在今日仍然适用。我院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扛校外利用小学期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牙口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