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教育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几点建议,把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当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字】中职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的挫折和失败,再加上计算机课程的枯燥,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和信心。有很多学生甚至自暴自弃放弃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因此,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和想法,了解困难产生的原因,采用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和理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程度也差别很大,有的同学接触电脑比较早,操作比较熟练,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授课时将班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备课时要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都要掌握的,对差生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对优等生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努力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在课堂上要注重分层,对重难点的讲解、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以中等生为标准,对优等生可以提高要求,对差生要加以辅导。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遇到困难是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呢?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老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表扬与奖惩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惩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异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管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是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努力;使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努力。

三、迁移心理的应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存储于头脑中,也不是仅用于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分析、解决目前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原有的经验结构才更为完善、充实,从而建立起能稳定地调节个体活动的心理结构,即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好、更快,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的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