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教材 课堂 教师
论文摘要:教材、课堂和教师是语文教学改革三个重点。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理念的更新。
我们处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局部动荡不安、和平仍占主流的国际背景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这需要全体国民前赴后继的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良好的氛围中创造出高效的社会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其中语文教学的责任重大。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走进学校,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打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一、让语文课程“立”起来:
语文课程主要指语文学科和语文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教材。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进步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课程设置中除了有国家课程外,还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样使地方、学校及教师能根据各地语文教育资源的特点,充分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配置,使语文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立”起来。
要使语文课程“立”起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要有时代特色。时代发展,科技革命,许多新词汇、新知识扑面而来,如航天飞机、球外文明、生化武器、转基因技术、克隆动物、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亚洲金融危机、期货股票、恐怖主、塔里班、极地探险、空难、爱滋病、立交桥、海底隧道、温室效益、人妖、纳米技术等。这就要求在教材内容中除了对活字印刷术、蔡伦、景泰蓝、进土、太监、金蛮殿、腰斩等传统文化了解的同时,还要更多关注新时代的东西。
第二、教材内容要有地方个性。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各地方及学校要把当地的语文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当地语文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名人故居、风景名胜、艺术展览馆、科技馆、少年宫、公园等等。譬如:我们可以到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知识,到博物馆认识劳动工具的更替情况,到曾国藩故居了解清代建筑的艺术和私人藏书的风俗,查找《曾国藩家书》,学习他治家做人的准则,到刘蓉故居贮茶园再读他的《养晦堂全集》中《习惯说》,到苦株山了解植物的种类,到天籁寺欣赏对联,体会宗教的肃穆气氛;到艺术馆欣赏一下名人的书画作品;到溪口去游山玩水,到波月洞钻山攀石,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美景。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既生动,又可感亲切。通过多种形式去引导、去感受、去思考,使语文课程“立”起来。
第三、课程内容有师生创见。教师在用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编写资料,作为班级或学校课程。如我曾与学生一起编写《古诗文名句选释》、《地名的由来》、《成语中的文言语法现象》、《语文小故事》等,找资料,作注释,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二、让语文课堂教学“乱”起来:
语文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但长期以来注重“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成为注人知识的“容器”,课堂显得单调枯燥。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让语文课堂教学“乱”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求得知识,学会做人,获得快乐。